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
第九鎮,濟北相鮑信。
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
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
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
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
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
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
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
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
包括曹操率領的曹家軍,一共就是十八路。
這十八路人馬為何起兵發董卓?表面上是因為檄文中說的“董卓欺天罔地,滅國弒君;穢亂宮禁,殘害生靈;狼戾不仁,罪惡充積”,其實另有玄機,大家都有各自的小算盤。
十八路人馬從起兵原因角度看可以分成幾個派系。
第一:不得不反。包括曹操、袁紹、袁術、袁遺等人。
曹操是反董卓檄文的釋出者。其一,曹操從京城逃出來,宣稱有皇帝密詔,很容易取信於人。其二,曹操刺殺董卓之後,董卓下令天下通緝,反董卓是唯一的生存之道。其三,曹操希望有機會建功立業,而現在正是大好時機。
袁紹因為公開反對董卓,和董卓已經不能兩立,加上袁紹四代三公,門第高貴,家族影響巨大,發董卓正是團結門人,集結力量的大好時機。
袁紹當然要反,並且是第一個響應曹操的人。在反董卓諸侯中成為盟主,儼然是漢末新一任領袖,很是風光了一把。
包括袁術,袁遺、袁術是袁紹堂弟。袁紹的行為,已經讓袁家在朝廷無法立足,要想生存下去,甚至是活的更精彩,就必需除掉董卓。況且袁術早有異心,是十八路諸侯中最先忍不住要當皇帝的人。
袁遺是袁紹從兄,和張超、曹操友善,兩人都曾經高度讚揚過袁遺。比如曹操說“長大而能勤學者,惟吾與袁伯業耳。”但也可以看出袁遺主要是文人,有德行,有學問,此次更多的是追隨袁紹起兵。
第二,渾水摸魚。包括孫堅、公孫瓚等人。
孫堅在黃巾起義的時候就有上佳表現,對於在黃巾之戰中竟然還大敗的董卓,打心眼裡看不起。並且孫堅號稱“江東猛虎”,手下又有四員大將,實力強勁。在反董聯盟中是主動充當先鋒,衝殺在第一線。
當孫堅面對殘破的洛陽城,不禁慨然“賊臣亂國,萬民塗炭”,也有幾分憂國憂民之情,但是更重要的還是想借著反董卓的時候撈點好處。
於是在撿到傳國玉璽之後,不惜和袁紹袁術翻臉,急匆匆趕回江東。
喜歡水滸有天庭請大家收藏:()水滸有天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