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華雄也在此戰中被殺,成為了後來溫酒斬華雄典故的歷史原型。
孫堅這樣的猛士其實與董卓一樣來自蠻族聚居區,孫堅的勝利,成為聯軍討董以來的第一次大勝,聯軍若能乘勝追擊,漢室江山也未必不能迅速光復。
可惜孫堅的上級袁術雖然出生經學世家,飽讀詩書,卻在此國家危難之際,滿腦子都是權謀內鬥。唯恐孫堅功高蓋主的他,竟停止了孫堅的糧食供應。
氣的孫堅連夜賓士回到大本營,面見袁術,狠狠的把他批鬥一番。雖然孫堅出身不高,文化有限,但一番家國大義卻說得祖輩專攻儒學的袁術無言以對,只能給孫堅配發糧草。
拿到軍糧的孫堅返回戰場,又斷然拒絕了董卓的收買,進軍洛陽。雙方在漢室諸皇的陵墓間多次激戰,董卓的西涼兵雖然囊括了諸多民族的勇士,但內部的間隙已經愈演愈烈。
全軍幾乎不能合力對敵,結果董卓自己的部隊先被孫堅擊敗,退往陝西,見死不救的呂布也在稍後被擊潰,得勝後的孫堅帶著南蠻軍,光復洛陽。
逃回長安的董卓,基本上已經失去了任何再圖進取的機會。本來就胸無大志的他,面對內憂外患的局面,更為消極。在飲酒作樂的時候,最終被其親信呂布所殺。
從上述歷史事件可以看出,董卓的七寸正是貌合神離的西涼軍鐵騎,真是成也蕭何敗蕭何。
在沒有外部壓力的情況下,內部矛盾並不突出,當外部壓力充分的時候,內部矛盾爆發得將更猛烈,而這個外部壓力正是十八路諸侯反董卓聯盟。
李陵撥弄一番手指,便能讓董卓現出原形!然而這只是李陵一石二鳥的一鳥!
隨著他的死亡,原本就矛盾重重的西涼軍,徹底陷入四分五裂之中。此後的關西之地,出現了大小軍閥十餘人,他們彼此間征戰不休,極大的損耗了西涼軍的總體實力。
這也給了關東群雄,提供了逐鹿天下的良機。等到西涼的內鬥逐漸平息時,關東的混戰已經培養出了袁紹和曹操這樣的超級大軍閥,他們不僅有超過西涼一州的資源,也有了經過戰火錘鍊的部隊。
儘管西涼軍依然在戰鬥中處於上風,但破敗的鄉土已經無法支援他們長期抗爭。董卓雖然倒下了,但大漢朝廷最後的威嚴,也因為他的搗亂而變得蕩然無存。過去依然可以在一個朝廷威嚴下搞黨爭的太監與外戚,徹底失去了控制地方勢力的能力和威望。
大批如同脫韁野馬一般的軍閥,在關東各地出現。他們的混戰,造成了比黃巾之亂還要巨大的損失。
三國亂世的序幕,就此被拉開,董卓在歷史上的亂入,為大漢王朝敲響了喪鐘。而各方最終得勢的軍閥,也拼命依靠與蠻族接壤地區的部隊,為自己作戰。
這些因黃巾之亂起家,因董卓禍亂朝廷而脫韁的諸侯軍閥,便是李陵一直隱忍不發,準備一石二鳥的另一隻鳥。
現在李陵已經以漢獻帝劉協的身份發密旨給曹操,在他的推動下,十八路諸侯反董卓的大幕也將拉開!
在《三國演義》第五回,列舉了反董卓的天下十八路諸侯名單。
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
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
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
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
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
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
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