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水滸有天庭 > 第四二零章 重回三國

第四二零章 重回三國 (第2/2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萌寵獸王:七夫娶進門 兵者之王 一品白易 重生之開局就讓我服徭役 快穿:獵食男主指南 源境傳說 英雄聯盟之從零開始 西楚霸王:開局進宮假太監 亮劍:不裝了,是我在輔佐李雲龍 我用武功在三國練兵 景泰太子 大唐:開局乞丐,我掀翻了整個盛唐 水滸有天庭 興漢使命 帶著外掛闖三國 重燃1990 明土無疆 我在大唐當秀男 小二逍遙 星際致富日常

自認有擁立之功的董卓正式任命自己當了朝廷一把手,可該怎麼管理這個國家呢,董卓是不懂的,但他有辦法,就是提拔天下有聲望的名士,這樣自己既有了舉賢的名聲,又可以拉攏他們來幫自己治國,一些名士被提拔入朝,像蔡邕、荀爽、陳紀、韓融,另一些名門子弟被委派到地方為官,有韓馥、劉岱、袁紹、張諮。

董卓又錯了。蔡邕、荀爽之流名望確實是海內無雙,學問也都做的很好,但哪裡會治國之術呢,拿來裝點門面挺好,真靠他們治理國家那是緣木求魚。

更糟糕的是,那些名門子弟根本看不起這暴發戶似的軍閥頭子,而且很實際,領官印不領情,後來這些人大都參加反董聯軍,董卓可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董卓對經濟也是一竅不通。關東諸侯一造反,朝廷的經費開支捉襟見肘,軍隊也缺糧餉,董卓的辦法是多發鈔票。那時候的錢幣是銅錢,京城附近的銅像、銅鐘都倒了大黴,全被融化了鑄錢,董卓又想了一記高招,把市場上通行的銅錢回收,鑄成小一號的銅錢發行。

董卓大概不知道什麼叫通貨膨脹,但很快市面上物價飛漲,錢變的不值錢了,一筐米賣到上萬錢,商業從此垮了。

但董卓麾下的大軍還得要錢要糧啊,那就只能搶了,先搶掠京城的富戶,再挖掘古墓盜寶,等京城周圍實在沒東西可搶,就乾脆把大軍派出去往中原去搶掠。最後董卓只鬧的眾叛親離,就算沒有王允、呂布殺他,早晚也要死於非命。

後世有人說董卓是想學王莽,要謀朝篡位,其實未免高看了他。

董卓在長安作威作福的時候足有七十歲高齡了,他在離長安兩百多里處建了一個小城叫“郿塢”,城牆建的跟長安一樣高,囤積著夠吃幾十年的糧草,揚言要是大事不成以後就呆在這裡養老。

他自己收集的金銀珍寶都收在城裡,這回也不說要分享給將士們了,可見董卓已經有些灰心喪氣,只是權力之路有進無退,敗就是家破人亡,小小的“郿塢”建的再牢固又有什麼用呢,董卓死後,留在“郿塢”的宗族老弱全被屠殺,連董卓九十歲的老母也不放過,可見這政權更迭之間其實難分善惡的。

董卓在史書中更是背上累累罵名,畢竟漢朝的覆滅總要有惡人來負責啊,你董卓的亂政是事實,自然要擔負罵名,史書記載董卓殘忍、暴虐,甚至肥胖,說他死時身上的油脂都能點燈用,還亮了好幾天,聽上去更像是傳奇故事。

民間的董卓形象,更是荒淫無道、窮兇極惡,而且肥的跟豬一樣,難以想象他當年其實是一個縱馬賓士、左右開弓的勇士。

若是董卓當年一直留在西涼當他的地主,平日裡結交豪傑,行俠仗義,想必將來也是一方英雄;若是董卓從軍後志在征戰四方,平定戰亂,未嘗不能成為張遼、徐晃那樣的名將;或是後來他滯留涼州,不聽王命,據地自保,成為一地諸侯也是沒問題的;可董卓偏要入主京都,執掌朝政,雖然地位高了,但他哪有這樣的本事呢。

美國人勞倫斯曾提出彼得原理:“在一個等級制度中,每個職工趨向於上升到他所不能勝任的地位”。董卓的道路正是這樣,他可以成為一個成功的遊俠、將軍、諸侯,卻不能勝任掌控天下的地位,他的野心讓他走上這條不能回頭的絕路,雖然是巍巍峰頂,前路卻是深淵。

當董卓終於被呂布刺殺的時候,他想必在後悔,或許在他長住“郿塢”,而不願留住京城的時候,就早已後悔,可惜這時他已經不能回頭。世人在這追名逐利的路上,若能時常停步自省,想必能免去董卓這樣的悲劇。

當然,也有說是漢靈帝賣官鬻爵導致漢朝衰亡的,也有說是漢朝是毀在漢室宗親的手上的,這便是著名的“廢史立牧”。

一個可以執行405年的朝代,同時也是古代中國國家執行年限最長久的封建王朝,就是擁有極大的自我修復能力的漢朝。

在每次遇到問題和戰亂的時候,每一位在位的皇帝都可以轉危為安,然後繼續國家命運。但任何事情與事件都有結束的時候。

漢朝因外戚與宦官各種爭權奪利勾心鬥角,再加上漢靈帝驕奢淫逸,不理朝政,種種原因導致國力開始衰敗,各地蠢蠢欲動,瞬間危機四伏。

於是184年發生黃巾起義,雖被漢靈帝投機取巧的平定了,但給漢朝非常嚴重的打擊。

最後,漢朝的那麼大的雄偉基業,據歷史記載,是被一個漢室宗親毀掉的。他是漢景帝第四子、魯恭王劉餘的後裔劉焉。

他依靠著宗室親緣關係一直都在朝廷中當官,在漢靈帝在位期間,他也一直身處在朝政忘事混亂的境況之中,他細心留意到,在平定黃巾起義的時候,各地太守與刺史都被朝廷給予了軍權,有的獨攬地方軍政,這無異於使朝廷成為了一個空殼。

於是乎在188年,他向漢靈帝覲見,提出建議,當時漢靈帝也對太守刺史等人的權利太大感到十分擔憂,恰巧劉焉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於是就批准了。這個建議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廢史立牧”。

這個政策的提出,很好的抑制了刺史與太守等人的權利,但他們的權利被壓迫抑制,最終也沒有回到朝廷中。反而物極必反的造成了更大的割據勢力,州牧由此誕生。

到了東漢末年,三國時的各路諸侯,全部都是從州牧出生,其中有個別是有擔任過州牧。當時的刺史與太守等人還能被朝廷所壓迫所控制,但是州牧根本不懼怕也不聽從朝廷的話。

隨著慢慢州牧的發展,以至於其中一個州牧起身的諸侯曹操敢明目張膽的綁架漢獻帝,並且一綁就是二十四年的時間,這就是古文中的一句“挾天子以令諸侯”。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總結以上,可以準確並且不誇大事實的講,漢朝四百多年的根基與基業的毀於一旦,後來三國割據勢力,三國鼎立的出現,都是由於劉焉“廢史立牧”這四字所賜。

其實他提出這個建議,他自身也是受到好處的。他當時在去州牧的路上,他的侍中董扶在半路上說益州有可稱為天子的雲氣,於是他馬上向朝廷上奏,朝廷准奏,從那以後他與他兒子在益州戰戰兢兢經營二十多年,順利將益州變成了自己的天下。

益州可以說在當時是民殷國富,中原地區戰亂頻繁之日益州都毫無影響。樹大招風,劉備與諸葛亮可謂是當時的默契搭檔,諸葛亮提出奪取益州的建議。

在212年劉璋與劉備有了仇恨,劉備集中兵力攻打益州,倆年後,劉璋被迫投降。劉備順利在214年成為了新的益州牧主人。劉備七年後即221年在成都稱帝,重整國號為“漢”,自立年號“章武”。其實益州的天子之氣,就是劉備。

眾說紛紜,東漢政權滅亡的開始,歸根結底還是發生在十常侍之亂中,而十常侍之亂從頭到尾都是士大夫操控的一場動亂,在這場動亂的罪魁禍首就是以袁紹為首計程車大夫階層。

要了解這個,就必須深度整個十常侍之亂的過程。

十常侍是漢靈帝的寵臣,與漢靈帝關係密切,漢靈帝甚至認他們為義父,可見他們關係非同小可,漢靈帝有兩個兒子何皇后所生的劉辯以及王美人所生的劉協。那漢靈帝喜歡劉協,便想在臨終前立劉協為帝,這時候十常侍之首的蹇碩便建言漢靈帝要先殺掉劉辯的舅舅大將軍何進劉協才能即位。

蹇碩的這個話其實沒有錯,他說這話也不是自己和何進有什麼深仇大恨,只是為了漢靈帝考慮,漢靈帝答應了,可沒等到殺死何進的計劃實施,機密便洩露了,最為要命的是這時候宦官的靠山漢靈帝也死了,宦官們沒有靠山,而何進又權傾朝野,一時間所有的宦官頓時轉頭投降何進。

既然想要投靠何進,自然要帶點見面禮,於是便將想要殺何進的宦官蹇碩給殺了,並向何太后求情,求何太后幫助他們調停,何太后與宦官張讓是老鄉,又是由於宦官才入宮了,可以說宦官是她的恩人,於是便答應下來了。

喜歡水滸有天庭請大家收藏:()水滸有天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