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描寫牛魔王是這樣寫的:頭上戴一頂水磨銀亮熟鐵盔,身上貫一副絨穿錦繡黃金甲,足下踏一雙卷尖粉底麂皮靴,腰間束一條攢絲三股獅蠻帶。一雙眼光如明鏡,兩道眉豔似紅霓,口若血盆,齒排銅板。吼聲響震山神怕,行動威風惡鬼慌,四海有名稱混世,西方大力號魔王。
而李陵眼前這位牛王雖然造型不同,卻是身高如山嶽,四蹄可擎天,雙角刺日月,牛尾龍捲。而它身後更是萬牛奔騰,大有“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的架勢!
“大家快躲開,讓它們先過去!”李陵急忙對戰士們呼喝道。
也不知這群荒牛是怎麼了,如此急急慌慌狂奔,就跟屁股後面被老虎追一樣?
然而就是有老虎,它們也不至於真的如此奔逃吧?為首的牛王,那山一樣的體魄,即便李陵手中握著封神牌,都不願招惹!更可況它後面還有那麼多徒子徒孫呢!
“待會等這些牛過去,大家動手,抓一些小牛!”李陵說道。
他看著這些牛兒十分眼饞,想要留下一批小牛,既能弄一些原始社會天然牛肉吃吃,又能馴養一批,耕地先不說,可以喝喝牛奶嘛,完全不需要等到青銅時代了。
“讓原始人喝牛奶!”那畫面想想都很美!當然,牛有很多種,如耕牛、肉牛、奶牛等等,並不是什麼牛都能擠出奶的。<iking)。人類以牛奶為食可以有選擇性地引起人與牛的基因改變,稱之為基因文化共同進化。
擠奶或奶業dairying)是謝拉特提出的“第二次產業革命”的重要內容,東亞擠奶活動的出現與羊、牛、馬的東傳大體同步。哈薩克、蒙古、漢族中成年人體內產生乳糖酶的比例依次降低,表明其與印歐人的親緣關係或接觸與交流程度相應減少。
乳糖酶的有無不僅是中國與歐洲飲食方式差異的原因之一,而且影響了歐亞大陸歷史的程序。
在我國,牛有黃牛、犛牛和水牛三大品種,黃牛為最,分為北方黃牛、中原黃牛和南方黃牛三大類。
北方黃牛的代表性品種有延邊牛、蒙古牛、復州牛和哈薩克牛;中原黃牛的代表性品種有南陽牛、秦川牛、晉南牛、魯西牛、郟縣紅牛和渤海黑牛;
南方黃牛的代表性品種有大別山牛、巴山牛、雷瓊牛、峨邊花牛、雲南高峰牛、溫嶺高峰牛、閩南牛、巫陵牛和盤江牛等。還有一類特殊的型別—西藏牛。
由於我國地域遼闊,生態環境差異很大,適應不同生態環境的地方黃牛品種具有豐富的遺傳多樣性,是世界牛品種資源寶庫的重要組分。
牛也可分為普通牛bos taurus)和瘤牛bosindicus),瘤牛又叫有峰牛,原產於南亞,因其髻甲部有一肌肉組織隆起而得名。兩耳大而懸垂,頸部和臍部垂肉發達,耐熱性強,其代表品種有美國培育的肉用品種婆羅門牛和原產於巴基斯坦辛地省的乳役兼用品種辛地紅牛。
普通牛即無峰牛,是世界上分佈最廣的一種家牛,是現代養牛生產的主要利用物件。
“哞”
牛王聲若奔雷地嚎叫一聲,帶著牛群看也不看李陵等人一眼,賓士而過。
“咚咚咚!”
那一往無前的氣勢、那地動山搖的聲威、那讓大地顫抖的踢踏,讓李陵等人面色發緊,呼吸都變得粗起來。
好不容易等它們過去,李陵招呼眾人道:
“快,動手抓牛,死的活的都要!”
只是好事多磨,這邊夏部落的五百原始戰士剛剛衝出山林,要追殺牛群末尾的小牛,忽然發現她們後面竟然跟著一群長著翅膀的怪獸,每一個都有一節火車那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