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與鴨子的祖先是甲鳥不同,家鵝的祖先是雁,如果單從鵝的名字來說,不知道的還以為更像是天鵝馴化來的。
鴨子的叫聲沙啞、短促,“嘎嘎嘎……”。
而鵝的叫聲“歌——”,聲脆而尾音長,就像唱歌。其實“鴨”的叫聲就是它名字的叫聲“甲甲甲”,而“鵝”同樣如此,“我我我”,而英文的goose,發音也類似。
“夏,我找到一隻鳥,在那邊,很可能是鵝……”一位戰士興高采烈的跑過來說道。
“哦,真的嗎?長長的脖子、雪白的身子……”李陵聞言一邊詢問道,一邊跟著這位戰士興沖沖的跑過去看。
很快李陵以及身後一小群人好奇心爆棚的原始人,到了地方。
“夏,快看,那裡!”那位戰士指引著方向。
眾人循著手勢看去,發現傳說中的“鵝”:
體型較大,體長一兩米以上,身高也很高,直立時高可達兩三米,比原始人還高。除頸部和飛羽後端為黑色外,全身潔白,頭頂面板裸露,呈鮮紅色。
“咳,這是充氣版的丹頂鶴吧?”李陵看著傻眼說道。
這哪裡是鵝啊,這明明是鶴啊!
丹頂鶴是中國最著名的鳥類之一,紅紅的頭部,自古以來深受人們喜愛,很早就被人們所飼養,唐宋年間尤為盛行,它更是一種長壽鳥,壽命可長達5060年。
李陵眼前的丹頂鶴具備鶴類的特徵,即三長——嘴長、頸長、腿長。韓國長腿歐巴見了也會自慚形穢。
這位夏部落的戰士所指的方向,正是一片沼澤或淺水地帶,正是鶴喜歡棲息的地方,因此它常被人冠以“溼地之神”的美稱。
丹頂鶴與雞鴨一樣也是雜食性,春季以草籽及作物種子為食,夏季食物較雜,動物性食物較多,主要動物性食物有小型魚類、甲殼類、螺類、昆蟲及其幼蟲等,也食蛙類和小型鼠類,植物型食物有蘆葦的嫩芽和野草種子等。
而且丹頂鶴屬於單配製鳥,即一夫一妻制,若無特殊情況可維持一生。
“這不是鵝,這是鶴,而且是丹頂鶴,不過也是非常好的!你們也去把它們逮回來吧,小心點!”李陵哭笑不得地說道。
也難怪原始人傻傻分不清,沒見過鵝,乍一見到鶴,還真有可能錯認。
實際上鵝頭大,喙扁闊,前額有肉瘤,它的嘴根部與頭呈九十度角,這是最明顯的特徵,而鶴嘴長、尖細。
鵝與鶴最相似的莫過於:脖子都很長,身體雪白。
但鵝腿短,而鶴腿很長,這是最顯著的差異。遠遠一看,“亭亭玉立”,那就是鶴了,李陵眼前的鶴群中,就是睡覺的鶴也單立著腿,“金雞獨立”一般。
還有鵝腳大有蹼,可以划水,而鶴沒有所以它們不愛游泳,而是生活在淺水或沼澤地帶,用長長的腿站立其中覓食。
最後鵝的尾短,而鶴有長長的黑尾翎垂落。
李陵想到了曾經看到過的知識:“鵝起源於鴻雁!”
它們食青草,耐寒、耐粗飼,覓食力強、有較強合群性及抗病力強,而且生長快,胸脯豐滿,可以成為肉食家禽首選品種。
鴻雁的背部羽毛以暗灰褐色為主,頸的後部中央為棕褐色,其餘為白色。總體來看,如同有一條大辮子披在頭部的後面,胸部和腹部由肉桂色逐漸轉為白色,它的嘴甲為黑褐色。
喜歡水滸有天庭請大家收藏:()水滸有天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