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鵝是古代的雁經過人們長期馴化得到的家禽,其實在動物學上不算一個獨立的物種,只是雁的一個亞種。
鵝一般分成兩個大種類,即中國家鵝和歐洲家鵝,中國家鵝是由鴻雁馴化而來的,歐洲家鵝是由灰雁馴化而來的。
我們常說的大雁、天鵝、鵝、鴨、鴛鴦等都是鴨科動物,這些動物中的一些被人類馴化成的家禽,如綠頭鴨馴化成了家鴨,鴻雁馴化成了中國家鵝,灰雁馴化成了歐洲家鵝,疣鼻棲鴨馴化成了番鴨。
就中國家鵝來說,它是鴻雁的亞種,屬於脊椎動物門鳥綱雁形目鴨科雁屬。鵝和雁是屬於一類的,是非常近的近親。
而如同“蝸牛不是牛”一樣,“天鵝也不是鵝!”這是一個不是常識的常識。
天鵝與鵝、雁都不是一類的,有自己獨立的分支。所以天鵝既不是鵝也不是雁,而鵝和雁卻是一類的。不過這三種動物同屬鴨科,關係比較近。
還有一種關於鵝與天鵝混淆為一個物種的有趣的戲說:
“當天鵝是野的的時候,人類為了把天鵝圈養,就用棍子在天鵝頭上敲了一下,天鵝的頭腫了起來,失去了野性,就成了頭上有紅包家鵝!
“天鵝的腳經常在髒的地方走動,所以很黑。而鵝被人類圈養後,經常在乾淨的水中,黑腳慢慢就洗乾淨了,就變紅潤了。
“所以天鵝與家鵝的區別是:前者腳是黑的、後者頭上有包……”
言歸正傳,李陵要在這時候找到鴻雁,那是不容易的。不過,他已經吩咐眾人留意有水的地方,附近有一條大河,容易形成湖泊,而且叢林較多容易蓄水,有諸多小型池塘。
有了目標,李陵便專找有水的地方,眾裡尋他千百度,暮然卻發現一片密林下有一條小溪,有“鵝”棲息,數量還不少,它們習慣群居,前文已述鵝是鴻雁馴化而來,我們常常在天上看到“人”字形排列遷徙的大雁,數量有多有少。
“小心點,別弄出太大響動,這就是我說的鵝,生長速度快,不用細心餵養,抗病能力強,馴化一批來餵養,是我們以後禽肉的主要來源!”
李陵一邊傳授著“寶貴”的知識,一邊帶著數百人躡手躡腳的走過去。
要說原始人最缺什麼?
有人肯定說是缺衣少食,然而大自然裡面的物質是豐富的,人類缺少食物,肯定是方法不對,而這些都要靠經驗傳承,一代一代形成寶貴的“知識”。
因此原始人最缺的是知識,寶貴的知識,所以他們崇拜巫、崇拜先知。
然而李陵這回是小心用錯了物件,這群“鵝”或者是最古老的鴻雁,根本不怕生人,當李陵等人斂聲屏氣小心走近到它們十數米時,忽然一群“老鵝”跳了出來,對著眾人嘶鳴:
“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
攔路搶劫?李陵一臉蒙了!
李陵很想說:鵝兄,沒看到我們人多嘛!
然而鵝兄趾高氣揚的俯視著他和一群原始人,彷彿在說:
小樣,這裡是老子的地盤,乖乖認錯,跪下求饒,否則……
不用否則了,在李陵等人目瞪口呆的眨眼工夫,一群鵝已經展開了犀利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