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珠江由西江、北江、東江三江彙流而成,又分別透過東邊的虎門、蕉門、洪奇門、橫門以及西邊的磨刀門、雞啼門、虎跳門和崖門八口分流注入南海。
月黑。
風高。
浪急。
帆檣林立,舟楫浩蕩。
伍秉鑒、盧觀恆和潘有度傲立船頭,他們三人帶領的這二十艘船隻行進的方向是出虎門,進伶仃洋,在那裡與單掌櫃指揮的二十艘商船彙合。
大風撐著滿帆,惡浪拍打船舷,激流躥湧上了甲板。
向遠處瞭望,位於大角山南麓的天後宮南嶺塔上的燈火已是清晰可辨。
這座天後宮始建於明朝,裡面供奉的是媽祖,她的傳說廣為流傳不必贅述,作為博愛、慈悲、堅強勇敢的海上女神,從宋宣和五年1123)至此,各朝歷代皇帝對媽祖的褒封已多達二十幾次,其中康熙十九年1680),康熙帝玉封其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聖母",四年後,又加封為"護國庇民妙應昭應普濟天後",從那時起,"天上聖母"和"天後"從此便成了媽祖的聖稱。宮中的南嶺塔高十五丈餘,共八層,塔上有常年不滅的燈火為夜間行船的人們指引方向,普渡眾生。每當船上的人在漆黑中看見了這燈火,都會在心中油然而生一種敬畏和崇高之情。
船上的每個夥計手中都執著高高的火把,熊熊火焰隨風擺動,好似一條條火蛇在肆意吐著信子,又在風浪聲的應和下“噼啪”作響。他們年輕的臉龐在火光的映襯下更顯得紅膛膛的,雖然都是默不作聲,但也能看得出一個個像即將奔赴沙場沖鋒陷陣的勇士一樣,堅毅果敢,臨危不懼。這些人或許永遠不知道,這一夜,他們的舉動將影響中國乃至世界的商業歷史程序。
“東家,你看,前面那掛著三色燈籠的小帆船好像是景春掌櫃他們!”小夥計興奮地對著伍秉鑒喊道。
伍秉鑒點點頭,“敲上三聲銅鑼招呼景春上這船上來。”
三聲鑼響之後,前面的船漸漸慢了下來。等二船靠近時,“震雲號”上放下小船,待景春上船後,連人帶船被拉了上去,“秉鑒哥,英吉利人跑得倉促,臨時找兩個愣頭青引水的,船隻行得緩慢,我估摸著就在咱前頭五裡左右。”
秉鑒命令道:“告訴夥計們將手中的火把熄滅,不要讓對方發現我們尾隨。再放慢一些船速,咱按照這個距離跟著就行,伶仃洋朝外是個扇子狀,不是布口袋,逼得緊了,倒容易讓他們跑掉。”
珠江上又陷入了黑暗之中。
江風越刮越大。
大敵當前,每個人的手心裡都沁出了汗水。
景春小聲說道:“英吉利人的這艘船船頭有八門火炮,船尾有五門,看著那炮管粗壯火力應該是不小。秉鑒哥,一會你不要露面,我上前和他們交涉。”
伍秉鑒擺擺手,“要是怕他這個我就不來了。你盡管幫我照應好船隻和夥計們就行。”
景春勸說道:“兔子急了還咬手,這洋人自來又是翻臉不認人的主兒,你還是要多加留神,最好是不出面,他們找不到你,想撒邪火也沒處……”
“景春,那是不是單掌櫃給我們發的訊號?”
景春順著伍秉鑒手指的方向一看,只見幾束亮光騰空而起,而後有絢爛煙花在空中快速綻放,最後徐徐飄落。他不由得激動地答道:“沒錯,正是!看來單掌櫃和四哥已將英吉利人攔下了!”
“加速前進!”伍秉鑒再次發出了指令。
再次揚帆。
火把再一次點亮。
只過了不到二刻鐘的光景,就已見到英吉利人的船尾了。
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