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軍打了一個小時,別院學生軍減員兩千人,他們卻付出了接近三千人的代價。
好不容易才從亂軍身上找回來的自信,也被這種殘酷的消耗戰給嚇退了。畢竟守軍在面對靖武軍的時候,已經埋下了悲觀失望的種子。
雖說在亂軍身上取得的勝勢讓守軍淡忘了受到壓制的痛苦,可是他們遇上了有著堅定信念的別院學生軍,然後就是一場真刀真槍的殘酷較量。
守軍想要保住這最後一絲榮譽,就只能拿出更大的勇氣,付出更多的犧牲。
孔宣見守軍士氣下降,立即吼道:“戰勝別院學生軍,乃是守軍退無可退的底線。若是此戰不勝,咱們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董宣處心積慮的想要砸咱們的飯碗,你們都是在為了生存而戰鬥。”
孔宣這麼一講,守軍就不敢再退了。畢竟多年的養尊處優,已經讓他們習慣了身份附加的榮耀和尊嚴。
如今陡聞董宣有意剝奪他們早已融入生命和靈魂的東西,自然是不肯拱手相讓。可是別院學生軍咄咄逼人,退無可退的他們只能拿出拼命的勇氣奮戰到底。
守軍的谷底反彈,卻沒有嚇退別院學生軍。雙方正式爆發了極限戰鬥力。
孔宣似乎很欣賞董宣的戰鬥意志,忍不住的勸道:“你就不要執迷不悟了,你要是投降過來,我許你獨掌一軍。”
董宣毫不猶豫的拒絕說:“道不同不相為謀,你還是死了勸降的心吧!”
孔宣無奈,不敢繼續留手,直接使出了一招底牌,將董宣斬落馬下。
董宣雖死,別院學生軍卻未崩潰。
殘酷的戰鬥依舊在繼續,守軍打出了真火,完全是一副不死不休的態勢。
別院學生軍也是經歷了生離死別,身邊那些朝夕相處的同袍早已殞落在了戰鬥之中,剩下的這些活著的人也就失去了求活的心思。為了報仇,他們早已抱定必死之決心,一心一意的戰鬥到底。
孔宣原以為斬殺董宣之後就可以收服別院學生軍,豈料事與願違,雙方的血海深仇已無化解的可能,唯有從肉體上消滅對手才是解決之道。
孔宣不再勸降,乾脆下達了全殲的指令。守軍早已怒不可遏,得到指令之後立即全力以赴。
經過三小時的殘酷戰鬥,守軍終於砍倒了最後一名別院學生軍士兵。
孔宣長長的嘆了一口氣,隨即下達指令說:“打掃戰場,一個不留!”
守軍得令,立即清理戰場,該補刀的補刀,該挖坑的挖坑。
孔風問道:“大人,關於別院學生軍的蓋棺定論,應該如何寫?”
孔宣沉吟片刻,才指示說:“就寫受人矇蔽,誤入歧途;全軍忠烈,氣節可嘉!”
孔風不能理解孔宣的決定,為了剿滅別院學生軍,守軍已經付出了一萬五千人的沉重代價。如此蓋棺定論,置守軍死難者的犧牲於何地?
孔宣知道孔風心存芥蒂,於是就問道:“你知道我為什麼要給予別院學生軍此等中肯的評價嗎?”
孔風心不在焉的說道:“願聞其詳!”
孔宣立即說道:“理由有三:其一,孔儒別院乃是孔城的精神象徵,別院學生軍更是中流砥柱;其二,別院學生軍弔民伐罪的口號早已深入人心,咱們本就理虧,若是殺了人之後還不知道夾起尾巴做人,鐵定會站到天下讀書人的對立面,保準沒有好果子吃;其三,他們是一群值得尊敬的對手,尊重他們,就是尊重咱們自己,這對挽回守軍形象有著積極意義。”
孔風聽完之後,心悅誠服的說道:“大人高瞻遠矚,是我淺陋了。”
孔宣語重心長的說道:“孔城局勢積重難返,咱們必須要盡人事而聽天命,爭取那虛無縹緲的一線生機。”
孔風不再抗拒,隨即在戰場位置安葬了別院學生軍,還樹下了一塊忠烈碑。碑上沒有任何的介紹,僅寫下了一句話——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說。
董宣之死傳到封鎖山門的林儒別院之後,林金火急火燎的找到劉正彙報說:“大人,孔宣殺人誅心,還試圖借勢穩固民心,我們應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