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橋愛女心切,找到趙雲聲淚俱下的請命,要求帶兵救女。
趙雲說道:“為將者坐鎮一方,不可輕動。雲嵐將軍的駐地與北軍毗鄰,我現在就修書一封,令其關注元州局勢,必要時可以出兵。”
李橋喜道:“多謝東侯垂憐!”
再說田樹的母親得知元州危急,立馬找田雨哭訴。田雨拗不過情面,只得找田欣。
田欣說道:“西方神帥有10萬大軍,我可以抽調3萬人,由田雨統帥到元州外圍集結,至於是否出擊,臨機決斷便可。”
元州大戰乍起,揚州陸府也無法淡定了,為了支援陸風,他們竟然拿出傳承技術與涼州世家分享,從而換取當地世家支援元州大戰。
陸府的誠意令涼州世家無法拒絕,對於當地適當的放開了對於戰爭物資的管控,讓陸府的人可以順利採購並送往元州。
青州孔府更是大張旗鼓的贈送萬卷書,支援涼州儒學快速發展,並且派出優秀的師資力量與涼州文院進行交換授課。
涼州方面投桃報李,允許孔玉到涼州各郡樹旗招兵和購買戰爭物資。
一時之間,趙國九州的大量資源集聚涼州,涼州各階層收受了各方的好處,紛紛表示無條件配合。不僅拆除了大量關卡,還出人出力幫忙運送。
趙國與司馬府近兩百萬大軍會戰涼州,各類戰爭物資加速消耗。軍部為了就近補給支援大戰,乾脆把河西十二城當成了軍工廠。特別是金城,更是糧草補給的超級中轉站。
兩大勢力調兵遣將,司馬懿邀請劉正會面。
司馬懿表示願意承認趙國對元州的主權認證,只不過需要劉正提供司馬昭出賣兄長司馬師的相關證據,並且交出叛徒郭陽。
劉正以人無信則不立為由,拒絕了司馬懿的無禮要求。
司馬懿怒道:“趙國北軍雖掌控元州,卻立足未穩。司馬府年輕一代的十大高手雖成色不足,對付立足未穩的趙國十大英傑倒也足夠。你真的打算拒絕我的善意嗎?”
劉正平靜的說道:“保護合作伙伴的隱私,是趙國義不容辭的責任。哪怕是付出慘重的代價,也不能丟了做人的根本。北軍已經做好了戰鬥準備,不懼司馬府的戰爭威脅。”
司馬懿大失所望,只得冷冷的說道:“既然你想替我家老二那份弒兄奪位的因果,那就只能讓元州百姓承擔我的怒火了。”
司馬懿拂袖而去,立即有人奉上了宣戰書。
劉正劍斬三牲,以示應戰。
趙國的戰爭機器開動,源源不斷的戰爭物資從涼州出發,運往元州各處戰場。
元州毗鄰的唐州,便是鄧艾屯兵之地。
唐州與元州交界的榆城,已經升級成了巨大的兵城。
鄧艾坐在帳中,望著最後一名大將落座,才說道:“大家準時應卯,不負精銳之名。看來各位練兵用心良苦,可兵練得怎麼樣,得由戰場檢驗。不要以為行軍速度合格了,就可以小覷十大英傑。趙國北軍可以繼南軍和東軍之後成為第三支開府大軍,其實力絕非兒戲。希望大家不要把李丹等人走後門的事情看得太重,要知道濫竽充數的徐瑞,也搞得亡故的公子焦頭爛額。我不想說驕兵必敗的道理,只想宣讀府主的旨意。”
司馬懿叛魏自立,以晉為國號。由於魏國主力已經出了玉門關進入西牛賀洲,司馬府接管玉門關之後,立即閉關鎖國,以河東城為京師,並將長安和晉陽升級為陪都。
晉國由於失了元州,僅有八州之地,一時之間無法聚齊九州啟用神鼎,因而在大義名份上有所缺失。
榆城鄧艾召集眾將,第一項軍議便是換旗。
龐會親自斬落魏旗,再升起晉旗迎風招展。
鍾會說道:“世子厚待我等,寸功未立便身居高位。榆城百萬大軍,便是我等安身立命之根本。如今晉國初立,當收復元州以為賀。”
帳中諸將聽了鍾會的話,頓時就熱血沸騰的喊道:“收復元州,為國之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