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上了封神榜,其評語竟然是: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做嫁衣裳。
李廣之死,其政治資源完全被李嚴接手。這也就意味著李氏的政治地位並沒有絲毫的削弱,自然也就沒有人堅持為李廣討還公道。
然而世不併不會站在李氏的立場上考慮問題,甚至將李廣的悲劇加強到了信陵君的頭上。
畢竟上表的人是信陵君,他得為李廣的悲劇負責。
李廣的悲劇,讓李家開始探索新的道路。畢竟司馬氏翻手為雲,覆手為雨,這讓李氏沒有安全感。即便是再完美的下注手法,也難以避免滿盤皆輸的局面。
好在李嚴依舊撐著李氏的門面,才讓司馬氏與李氏之間存在著緩衝的餘地。
訊息傳到華夏軍中軍大帳之後,劉正決定對信陵君的主力發起總攻。
劉正堅持出動理由,便是李氏受了委屈,李嚴肯定也沒有辦法化解李氏子弟心中的怨氣。這樣一來,在直面戰爭的時候,李嚴肯定會留一手,出工不出力。
諸葛亮反駁說:“陛下,李嚴雖是李氏的門面,卻也不足以令李氏改弦更張。唯一的辦法,就是讓李氏高層對司馬氏徹底的寒心,永久的絕望,再沒有絲毫的幻想。”
劉正嘆道:“李氏的根基在晉國,這是司馬氏可以拿捏李氏的關鍵。”
諸葛亮解釋說:“李靖一脈的崛起,讓李氏有了新的希望和退路。若是李嚴再出問題,李氏高層就會考慮華夏陣營。因為站隊跟選擇有關,李氏高層絕對不會孤注一擲,令李氏萬劫不復。”
兩人爭執不下,劉正最終做出了讓步。
諸葛亮獲得了處置李嚴任務的授權之後,很快就探明瞭李嚴的戰鬥任務。
諸葛亮立即安排,在李嚴押運糧草的必經之路青峰峽設伏。
華夏大軍不僅將李嚴護送的糧草付諸一炬,還將信陵君的糧道切斷了。
信陵君得知糧道斷絕,束手無策之際,居然琢磨出了令李嚴戴罪立功的計劃。
李嚴率本部強攻華夏軍的阻擊陣地,聲誓浩大,卻收效甚微。
信陵君面臨斷糧,只得派司馬師帶兵進攻。
華夏軍淺嘗輒止的抵抗一番之後,立即退回了中軍大帳。
這樣一來,便坐實了李嚴出工不出力。
司馬師回到晉軍大營之後,第一時間就向信陵君遞上了請功名單。
信陵君核算完司馬師的功勞之後,也認定了李嚴有問題。
信陵君本來打算處置李嚴,卻在關鍵時刻想起了刑不上大夫的根本原則,於是就把李嚴關押,等待司馬懿的決斷。
諸葛亮得知李嚴入獄,於是就針鋒相對的提出了滅殺計劃。
劉正採納了諸葛亮的建議,命令刺候潛入信陵君大局,併成功刺殺了李廣。
信陵君為了捂蓋子,只得上報李嚴畏罪自殺。
訊息傳到洛陽城之後,李氏高層再也忍不住了。司馬氏的吃相太過於難看了,先把髒水潑到了李廣身上,見李氏沒有反抗,就變本加厲的汙衊李嚴。
李氏高層並沒有理會信陵君的解釋,而是在祖祠詔告天下,宣佈認可李靖支脈為正宗李氏子弟。
司馬懿捱了當頭棒喝,自然得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李氏高層為了安撫司馬氏,獲得和平分手的機會,就去找姜子牙討價還價。
姜子牙怕李氏高層拆穿姜維的把戲,於是就指點李氏高層拉攏控制李靖。
李靖獲得正名,當然會知恩圖報,將李氏子弟安排在軍中。
信陵君與李氏子弟裡應外合,將諸葛亮騙到了五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