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所謂的富不過三代,也就是說沒有底蘊的寒門,若是下一代沒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天賦,家族的發展就會斷層,即便是第三代天資聰穎,也容易被長輩的汙點拖累,從而需要付出超乎尋常的努力,才會獲得整個階層的認可。最具代表性的說法,就是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換一種說法,就是有其父必有其子。想要扭轉這種印象,就需要比同齡人更加的強大。
寒門最大的短板就是底蘊不足,缺乏試錯成本。哪怕是普通的決策失誤,都有可能損失慘重,從而一蹶不振。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與寒門相比,世家就相對容易多了。畢竟世家經過無數代人建立起來的傳承核心,可是得到時間驗證的存在,絕非小風小浪可以動搖。
同樣的錯誤發生在世家子弟身上,其家族肯定會動用底蘊幫忙捂蓋子,擦屁股,在沒有鬧得滿城風雨之前,就把問題給解決了。
可是寒門子弟攤上這樣的事情,指望家族幫忙不可能,至於依靠同為寒門子弟的朋友,人家不落井下石就不錯了,怎麼可能犧牲自己幫忙。
更何況渴望崛起的寒門很多,成功者卻寥寥無幾。這就意味著寒門子弟結交的物件,從骨子裡就是競爭對手。有人倒黴,大家只會鬆一口氣,抓緊時間趁虛而入。至於放棄自己壯大的機會成全他人,這樣的事情估計只能出現在書本上。
也就是說寒門子弟犯了錯,基本上不會存在彌補的機會。因為掌控規則的世家,處心積慮的想要殺雞儆猴;同為寒門子弟的競爭者,眼巴巴的等著上位;再有就是帝國掌控者的心裡,官場之上,不允許存在能力不足的寒門子弟,更不允許貪汙腐敗的寒門子弟。
道理很簡單,世家子弟貪了,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追回損失的機率為100;寒門子弟貪了,基本上都是揮霍一空。一旦東窗事發,想要追回損失的可能性幾乎為零,這就導致了寒門子弟沒有資源填窟窿,就只能拿自由或者是生命進行等價替代。
很多了覺得不公平,同樣的貪汙腐敗,世家子弟可以拿錢買命;寒門子弟就只有挨那當頭一刀。
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世家子弟貪多少,他身後的家族都能把窟窿填上。對於國家來說,其實並沒有造成災難性後果,還存在著善後的希望。
然而寒門子弟貪汙腐敗,純粹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至於填窟窿和善後,只能由帝國負責了。那麼問題就來了,寒門子弟沒有錢買命,憑什麼要求有能力善後的世家子弟跟著送命?
司馬懿嘆道:“世家以隱秘手段誘惑寒門子弟犯錯,可以輕鬆的壓制寒門,原因只有一個,就寒門子弟一旦犯錯,輕則牢獄之災,重則抄家滅族,根本就沒有機會東山再起。還有就是栽贓陷害屢屢成功,唯一的理由就是帝國只需要找回損失,而不會去鑽牛角尖的尋找罪魁禍首。”
司馬懿舉了一個很簡單的倒子,10年前朱雀坊出現了轟動一時的寒門貪腐連環案。
當時帝國正處在升級的關鍵時刻,如何快刀斬亂麻的結案,才是恢復秩序分秒必爭的主流。
當時主持查案的世家官員,僅用半天時間就找到了罪魁禍首,給該案畫上了句話。還讓進駐朱雀坊的考察組,見證了朱雀坊的查案速度,以及懲治貪腐的力度,為帝國的升級贏得了至關重要的加分。
帝國升級完成之後複雜該案,有1/3的牽連者實屬無辜。其中還有8人判了斬立決,恢復名譽的時候墳頭草都已經7尺多高了。
可是那名以特殊手段立功的刑部官員,卻積功升任刑部尚書,還把該案放進了刑部的省思堂,供所有官員學習反省。
司馬懿問道:“陛下,你覺得刑部尚書的做法有錯嗎?”
司馬懿停頓了片刻,接著又自顧自的說道:“連考察組都認定其為秦國的查案速度,帝國也沒有辦法質疑他的能力。至於那些枉死的寒門子弟,為帝國堆起了省思堂,也算死得其所了。”
劉正覺得司馬懿的觀點有問題,可是從百姓中崛起的寒門世家,為了完成原始積累無所不用其極,他們真心不給普通人活路呀!
喜歡興漢使命請大家收藏:()興漢使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