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劉正問道。
白起解釋說:“西帝,長平的情況和即墨當年的情況截然不同。即墨是齊國的城池,百姓以齊為榮。然而長平百姓原本是韓國人,後來被韓王轉贈給了秦國。這就使得長平百姓從法理上屬於秦國,同樣也就意味著趙國上下並沒有徹底的接納長平百姓。畢竟長平百姓是被上黨太守馮亭裹挾著歸附趙國,彼此都不放心對方。”
劉正一聽就懂了,長平百姓身陷囹圄,又可以名正言順的歸秦,當然就沒有必要為趙軍殉葬。
樂毅以即墨的戰例作為參考制定趙軍大略,最大的缺點就是沒有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趙軍與長平百姓既不同心,也不同德,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生死不棄。
樂毅還有一個失誤,就是七國之間的形勢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於馬陵之戰過後趙王出爾反爾,使得齊王吃了大虧。齊軍絕對不會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即便是舌燦蓮花的藺相如,也沒有辦法口吐真金白銀。
齊軍不會管趙軍的死活,一直與趙國摩擦的燕國,趙國渴望燕軍的支援這樣的美事就不用想了。只要騎功不趁火打劫,那就燒高香了。
南面楚國,即便是進攻武關,也沒有能力影響秦軍的戰略。
至於韓國,上黨太守馮亭歸趙,直接就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即便是韓信有能力助趙括逃出生天,韓王也不敢輕舉妄動。否則的話,上黨也不會被拱手相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至此,唯一有能力影響長平戰局的國家,就只剩下魏國了。
可是魏國已經失去了縱橫天下的魏武卒,已故上將軍龐涓又是因為伐趙而死。
魏國既無良將,又無強軍,還與趙國有著解不開的仇怨。如今見到趙軍倒黴,高興還來不及,怎麼可能替趙王火中取栗呢?
秦軍圍困趙軍三個月,局勢恰如白起所分析的一般。魏國的確有目光遠大之輩魏陵提出救趙。
魏王不想大權旁落,堅持不願讓魏陵出征。
長平趙軍終於撐不住了。
要知道包圍圈中的可不僅僅有趙軍,還有數不清的長平百姓。由於大戰持續的時間太長,長平百姓的忍耐力已經到了極限。
斷了糧的長平百姓主動聯絡秦軍,就是為了儘快結束戰事。
秦軍得到了長平百姓的支援,對趙軍分而食之。
趙軍也到了承受的極限,再加上活動空間越來越小,樂毅預估的六國合縱攻秦的局面並沒有出現,趙軍的心亂了,戰鬥意志也進入了全面崩潰階層。
白起針對長平戰場的新形勢,立即對兵力分配進行了重新調整。
劉正帶領1000秦軍繞道進駐丹水河谷,與王翦合兵一處。
趙軍彈盡糧絕,開始了最後的瘋狂。
只可惜白起帶領的秦軍陣戰無雙,趙括的迴光返照根本就沒有任何的作用。趙軍拼盡了最後一絲俠義值,又得不到絲毫的補充,徹底的失去了戰鬥力。
趙括聚將,整座軍營都籠罩在了悲涼的氣氛中。
樂毅檢討說:“上將軍,我也沒有想到,長平百姓竟然沒有與趙軍同舟共濟的勇氣。”
廉頗抱怨說:“樂大客卿,你究竟是沒有想到,還是存有私心?”
趙括很生氣,趙軍都已經身陷絕境了,軍中大將還有心思互相攻訐,於是就吼道:“老將軍,你夠了!這都什麼時候了,還有心情給別人上眼藥,等到了陰曹地府,再鬧吧?”
喜歡興漢使命請大家收藏:()興漢使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