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嚴重的就是驅逐艦在炮擊時的漂移問題。
艦載火炮口徑大,威力足,後座力也比陸基武器大得多。
漢軍的艦載火炮,主要參考資料來自於靜態水域的實驗成果。
到了真正的戰場上之後,各種資料錯綜複雜,再按照演習標準指揮作戰,就會鬧出很多啼笑皆非的事情。
劉正望著年輕的工程師雲傑,希望可以獲得解決的方案。
雲傑考慮了一下,提出了重新編制的辦法。
劉正拒絕了。
水軍編制,可是一項大工程。特別是各種火炮的有效打擊範圍,更是最重要的參考依據。
調整編制,不僅會破壞水軍的總體計劃,還會讓各種火炮提前結束服役期。
更換艦載武器可不是簡單的把武器弄到戰艦上,而是需要整體規劃每一艘戰艦的職能和配置。
劉正可不想推遲水軍編制的大計劃。
雲傑很快就拿出了新方案,就是在不增加戰艦的整體噸位的情況下,有限的提升戰艦的抗震能力。
劉正批准了改進方案,儘可能的降低戰艦自撞的機率。
漢軍的動作,很快就驚動了陸遜。
陸遜居然主動出擊,與漢軍展開了決戰。
漢軍的兩艘戰列艦,終於開火了。
明軍的普通戰艦,捱上一炮就會側漏。
即便是中型戰艦,也受不了十炮的打擊。
陸遜的旗艦柴桑號,是赤壁明軍的三艘大型戰艦之一。
火力配置相當的兇猛,就是射程不足。
甘寧一心想著擊沉柴桑號,讓烏林水軍第一師的威名徹底的打響。
劉正和周瑜,也對陸遜有了幾分興趣。
柴桑號進入了江陵號的炮擊範圍之後,甘寧居然邀請劉正打響第一炮。
劉正被眾人慫恿,只得趕鴨子上架的到了一號炮位。
江陵號實戰的第一炮,可是有著不可忽視的政治意義和歷史意義。更關係到水軍建設的高度和力度。
劉正親自出馬,就必須要打準。
劉正無奈,只得使出了靈魂九宮陣。
江陵號戰列艦,恰好位於中宮位置。
炮擊目標柴桑號,卻在東宮的邊緣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