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林水軍第一師,擁有兩個團六千人的驅逐艦編隊,共擁有30艘驅逐艦。
緊接著就是六個團的巡洋艦編隊,擁有18艘巡洋艦。
兩個團的戰列艦編隊,擁有2艘戰列艦。其中江陵號戰列艦為烏林水軍第一師的旗艦。另外一艘沒有命名的戰列艦,則是備用旗艦。
師長甘寧,接手江陵號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向赤壁駐紮的大明帝國水軍發出挑戰。
劉正和周瑜並沒有離開江陵號,而是與甘寧一起出發,到前線觀戰。
水軍離開烏林水寨之後,立即開始了編組。
驅逐艦在最前方,為整個艦隊作引導,並協調各艦維持必備的航速,同時除錯通訊系統和指揮系統。
特別是訊號延遲的問題,將會是指揮系統致命的考驗。
驅逐艦的使命,就是為江陵號的指揮提供引數。
緊接著的,就是拱衛兩艘戰列艦的巡洋艦。
巡洋艦攻守兼備,進可支援驅逐艦,並承擔火力攻堅任務;退可依託戰列艦的重炮支援,進行積極的防禦反擊。
戰列艦,是水軍的定海神針,更是水軍的靈魂。
甘寧望著江陵號的各種配置,對於進攻赤壁的試探計劃充滿了信心。
漢軍在水面上漂了七天,終於進入了明軍的防區。
早有準備的陸遜,竟然帶著明軍主動迎戰。
漢軍的驅逐艦探查到明軍的基本資料之後,立即分成了兩部:
一部退到戰列艦的背後承擔越了戰場警戒任務。
另一部則離開了戰場前沿,以單艦偵察的模式擔負起了資料採集的工作。
明軍進入巡洋艦的火力打擊範圍之後,甘寧立即下達了炮火偵察的命令。
漢軍左翼的9艘巡洋艦,立即展開了梯次攻擊。
除了劃定炮彈的落點之外,還為調整炮擊角度提供了戰場引數。
明軍先鋒的驅逐艦,在漢軍的試射中出現了嚴重的折損。
特別是那些來不及掉的明軍戰艦,紛紛承受了炮火打擊。
運氣最差的明軍戰艦,在數枚炮彈的作用下肢解了。
小試牛刀的戰鬥,漢軍大獲全勝。
明軍退回了依然江心島建立的營寨。
漢軍也需要整理戰場收穫,於是就默契的選擇了休戰。
戰鬥結束之後,甘寧與各艦的負責人舉行了水師的第一次視訊會議。戰時總結並完善漢軍的資料庫,同時對明軍的實力進行重新評估。
劉正並沒有參與水軍將領的討論,而是與技術人員研究起了艦載武器在實戰中的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