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王實業家大業大,那數十萬工人的開銷倒還好說。關鍵是那些設計圖紙的人。他們設計出來的東西,根本就沒有辦法論證投產。
這樣一來,大部分設計者只能尋找其他公司進行合作。
獅王實業沒有原料,根本就不敢承接新的訂單。
每拒絕一張訂單,就是把一名客戶往其他公司推。
申巴為了留住客戶,只得選擇了飲鴆止渴的辦法。
他開始轟轟烈烈的打假,把其他公司也拉下水,搞得大家都不好過。
申巴要帶著獅王實業打假,蘆葦網就是繞不開的一道坎。
劉正不願意盧江之家跟獅王實業陪綁,再加上申巴承諾的打假收益太低,更會毀了蘆葦網專做服務的理念,當然是毫不猶豫的拒絕參與。
申巴得不到蘆葦網的配合,就無法追查山寨產品的去向。直接去找生產企業的麻煩,人家直接一句沒有山寨,每一件產品都是公司心血的結晶。至於獅王實業認為消費者誤會了,那就拿出實錘的證據。否則就是誹謗,那就繼續扯皮。
申巴倒是想拿出實錘證據,可是蘆葦網不配合。
消費者為了索賠,當然不會承認購買了山寨產品,而是認定了獅王實業進行窮追猛打。
有棗沒棗打三杆子,萬一撈到了十倍賠償,也是賺了的。
畢竟山寨產品拼的就是廉價,拿著山寨產品去找獅王實業索賠,哪怕沒有十倍賠償,那利潤也教人心動不已。
就在申巴倡導的聯合打假之後的一個月,購買山寨產品向獅王實業索賠就形成了一條成熟的產業鏈。
參與者有貿易公司,質量監督公司以及律師事務所。更有數量龐大的普通消費者參與。
這可是一場饕餮盛宴,大家都認準了獅王實業要吃大戶。
獅王實業的股東,都是參加創業競賽的學生,陪著申巴一起垮,肯定是不可能的事情。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股東撤資,成了壓垮獅王實業的最後一根稻草。
好不容易撐到了季度結算,獅王實業卻只能窮途末路的破產清算。
盧江之家並沒有參與分食獅王實業的計劃。
不過瓦蘭為了報仇,倒是參與了收購獅王實業,並以個人入股的方式參與破產重組。
申巴從雲端跌落地獄,讓很多人看到了壟斷生產的風險。
無數人參與的屠龍之舉,更是讓後面的人明白了中庸之道的價值。
劉正經過一番整理收集,終於整理出了中庸之道的理論。
中庸之道的主題思想是教育人們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自我監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理想人格,達到至善、至仁、至誠、至道、至德、至聖、合外內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創“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離,不變換自己的目標和主張。這就是一個持之以恆的成功之道。孔子有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樂太過,治怒唯有樂,治過喜莫過禮,守禮的方法在於敬。只要保持一顆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長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中庸之道的“中”是指好的意思,庸同用,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擁有一技之長,做一個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堅守自己的崗位,要在其位謀其職。
中庸之道的理論基礎是天人合一。通常人們講天人合一主要是從哲學上講,大都從《孟子》的“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盡心》)講起,而忽略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更忽視了天人合一的真實含義。
在商言商,中庸之道用於商旅,最言簡意賅的說法就是有錢大家賺。
把越來越多的人綁上戰車,就越不容易翻船。
這放在以前叫保護傘,到了今天就是挾民自重。
劉正的蘆葦網,其實就是挾民自重的雛形。
隨著蘆葦網使用者的不斷增加,它的份量也會越來越重。
喜歡興漢使命請大家收藏:()興漢使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