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風塵僕僕的趕到青龍城,在國運池邊的防禦塔中與劉正展開了談判。
雙方經過友好的磋商,很快就達成了城建系統需要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
呂不韋承諾為青龍城開闢一條專用通道,高速輸送神龍洲優質的勞務工人。
劉正為了增加勞務工人的入籍率,於是就提出了最佳化男女比例的需求。
呂不韋同意了劉正的限制條件,只不過需要在具體的價格方面進行磋商。
畢竟讓女子到青龍城,同等條件之下,需要付出的報酬普遍要比男子高出五成。
呂不韋不願意商堂的利潤受到影響,只得讓劉正加價。
劉正只想儘快把青龍城建好,畢竟城池就是會下金蛋的母雞。特別是把可持續發展擺在首位的城池,都會獲得百分之二十的額外軍功加成。
青龍城與商堂之間的合作協議生效之後,劉正將丁林的城池設計總規劃圖交給呂不韋的專業團隊進行驗證。
團隊的力量果然比單幹強悍得多,丁林的設計圖很快就被批得體無完膚。
這倒不是丁林的設計有問題,而是他的選材存在著嚴重的侷限性。
丁林只是在認知範圍之內配置城建資源。再加上他對材料的特質一知半解,因而導致了設計圖的建材定位出現了瑕疵。
呂不韋的專業團隊介入之後,很快就對設計圖進行了重新評估。
經過綜合計算,丁林的總體規劃方向和功能建築的佈局,完全符合都城建設的標準。只不過他所參考的資料都是樓蘭城的歷史城建資料,因而在具體施工過程中會存在著難以避免的瑕疵。
雖然說樓蘭城現如今的環境與青龍城的相似度高達百分之九十九,但是那百分之一的誤差就很要命了。
樓蘭森林是軍功系統配置的治沙林,況且採用的是專人守護策略,樹長得好,那是照顧得力。
青龍城的周邊都是自然生長的原始森林,品類多樣性更符合環境的需要了。
當然了,自然森林物種的不確定性,使得青龍城在建設的過程中還得考慮有害物質對城池建設的危害。
丁林的參考資料並不是從青龍城選址上獲取的,這就導致了他在總體規劃的時候存在著無法避免的認知誤差。
呂不韋找到劉正,認真的建議說:“劉城主,我覺得丁林的規劃局限性太大了。必須要重新進行資料收集,才能有針對性的化解物種危機。還有就是原始森林中的迴圈系統比較牢固,新的城市綠化一旦形成規模,很有可能就會進化出新的物種。畢竟土壤中的植物種子,也會在條件合適的時候破土而出。”
“呂香主,在商言商,我在原則上同意青龍城的設計圖重新規劃。只不過丁林的設計天賦,也是未來所需要的東西。因此,我方強烈要求給他參與新規劃圖設計的許可權。”劉正說道。
“劉城主,我同意讓丁林參與設計,只不過若是有了分歧,還得以專業團隊的意見為主。”呂不韋據理力爭的說道。
劉正同意了呂不韋的意見,畢竟丁林的設計天賦再好,也需要專業團隊進行驗證。要知道城建規劃可不是簡單的寫寫畫畫就可以了,還得考慮環境,材料以及功能等諸多方面的因素。
青龍城總體規劃圖重新設計的事情就定下來了。劉正作為軍功系統欽定的城主,受呂不韋特別邀請參加了設計主旨討論大會。
劉正不是專業的設計人員,決定只旁聽,不說話。
專業團隊按照青龍城的環境特性,提出了整體澆鑄的設計方案。
丁林當即提出了反駁意見。畢竟城市的發展不能一蹴而就,因而在規劃建築功能的時候,就需要留下足夠的修改空間。
更何況隨著技術的提升以及城市人口的增加,原本無害的東西,也會變成巨毒。
就拿人的排洩物來說,當前青龍城的入籍人口不到一千,需要處理排洩物的裝置非常的簡單。甚至是直接挖一個大坑,最後用土掩埋就可以解決問題了。
可是青龍城的規劃方向是千億級別的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