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推移,劉正對黃土坡駐村夜校的考察,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總的來說,夜校速成班的開辦不僅完成了掃盲任務,還促進了百姓之間的有序交流,加深了百姓之間的同學情誼。
半年的同學情誼,將會影響百姓的一生,甚至是下一代。上一代的親密關係,基本上都會順理成章的傳遞給下一代。
地方百姓的情誼,有血緣關係的可以論親戚。這樣就會對外來戶產生一種本能的排斥。現在多了一層夜校速成班的同學關係,就會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原住民與遷居者之間的隔閡。
劉正的商人身份,令他切身體會到了速成班培訓前後,黃土坡百姓對他的態度變化。這是一種可喜的變化。
同學半年,劉正的商人身份,靠著同學關係,在黃土坡站穩了腳跟。楊花等土改工作組的成員,也在夜校的教學中,走進了黃土坡一帶老百姓的心裡。
近距離的聆聽百姓的心聲,有利於制定出一套符合黃土坡實際情況的土改政策。
晉國在仙峰的新政策,得到了絕對多數百姓的擁護。
半年的時間,晉軍不僅在仙峰站穩了腳跟,還獲得了大量的優質兵員,補充進入了一線作戰部隊,迅速的提高了晉軍在益州山地作戰的能力。
黃土坡駐村夜校的成功,不僅為接下來的大掃盲行動提供了參考方案,還給梅園政事堂提供了一個瞭解百姓的視窗。
劉正決定對駐村夜校進行經驗總結,同時讓楊水負責益州北部數郡的掃盲計劃,因地制宜的宣傳晉國的政策。
仙峰土改進行得很順利,這與楊花等土改工作組成員的老師身份密不可分。再加上深入的接觸與瞭解百姓的需求,使得土改工作組在具體的分配方案上,做到了合情合理又合法。
各種捷報雪片般的飛到了碧雲寺。
“莊主,仙峰的土改工作,已經接近尾聲了。咱們是不是可以動一動了?”楊修問道。
“德祖,駐村夜校的事情已經辦得差不多了。是時候把楊水調回碧雲寺,替咱們訓練一支先頭部隊。讓一批擁有軍事常識的當地人作為嚮導,可以更好的配合主力部隊作戰。”劉正說道。
在劉正的竭力主張之下,信使帶著命令,快馬加鞭的趕赴仙峰最偏遠的村子。
收到命的楊水把駐村夜校的事情交接給了楊花,連夜趕回碧雲寺待命。
與此同時,甘卓也收到了碧雲寺的命令,準備籌建一個適應益州地形的兩棲作戰督。
楊水被任命為營長,負責組建一支編制為一個連的嚮導支隊。
楊蓮,黃松,黃平,三人成了嚮導一文隊的排長。
“營長,我們這些人,將來也就是替主力部隊帶帶路而已,又不用上陣殺敵,有必要系統的學習軍事知識嗎?”黃平問道。
“大家可不要掉以輕心。一旦進入作戰區域,短兵相接的戰鬥,隨時都有可能打響。”楊水說道:“萬一發生險情,咱們也得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
楊水告訴嚮導支隊的成員:晉軍南下,平原作戰經驗十分豐富,山地作戰就差強人意了。一旦進入山區與蜀軍短兵相接,嚮導的作用就至關重要了。甚至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嚮導的能力將直接決定一支部隊的生死存亡。
畢竟晉軍將領的本能,依舊處於平原作戰模式。縱觀華夏曆史,很多在北方縱橫馳騁的將帥,到了南方水網密佈的地帶,突然之間就不會打仗了。
同理,南方將領到了北方,也會在戰爭的第一階段吃大虧。這是對戰爭的地域特性評估不足,更是對敵我行軍速度的判斷有誤。
楊水的話,算是統一了三位排長的思想。整個支隊很快就進入了作訓狀態。
一個月之後,楊水向碧雲寺彙報了第一階段的作訓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