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炎無話可說。
司馬亮的實力已經到位了,即便是不想反,也得反。不反就是一個死,造反是唯一的生機。
世家之間的外戰,不會有斬盡殺絕的行為。然而家族內鬥可就不一樣了,必須得往死裡整。
誰也不想自己辛苦攢下的家業和地盤,被別人名正言順的拿走。完事了還扣上一頂無能的帽子。因此,兄弟鬩牆才會是你死我活的拼命。
司馬炎如今不敢放過司馬亮,畢竟在世家的眼中,只要是司馬家的人做皇帝,別人的利益不受損害就成。
司馬亮為了保命在霸陵登基,司馬炎也無法裝聾作啞。大家都是司馬家的子孫,按照蜀帝劉備的說法——做皇帝嘛,只要姓司馬都是有資格的。
劉正在陳倉坐鎮,先讓文鴛切斷了長安與霸陵之間的聯絡。
待到司馬亮一朝登基稱帝,文鴛這塊楔子突然鬆了。
長安與霸陵交通恢復,司馬炎和司馬亮都大眼瞪小眼了。
司馬炎以武立世,擁有兵力二十萬,屯聚在長安周邊。
司馬亮擁兵十萬,以霸陵為根基虎踞龍盤。
原本興漢軍斷了交通,兩家可以各幹各的。可是文鴛走了,就得直面是打,還是和的問題。
何曾以霸陵勢弱為由,力勸司馬亮主動依附司馬炎。
“陛下,霸陵孤城。如今與長安交通恢復,肯定是腹背受敵!”何曾諫道:“不如自削帝號,再請歸附長安。”
“何卿,這不是瞎胡鬧嘛!”司馬亮說道:“這當了皇帝的人,有那麼容易把帽子摘掉嗎?”
“陛下,霸陵世家已經沉不住氣了。不歸順,立馬就有滅頂之災;歸順的話,長安方面就算是鐵了心的想要動手,也只能另尋他策秋後算賬!”荀勖直言勸諫。
“那咱們就只能降了?”司馬亮問道。
“十萬人馬,既打不了兵強馬壯的興漢軍,也幹不過長安方面的二十萬大軍。不歸附就得分兵,以霸陵現在的情況,分兵駐防和抹脖子自殺差不多。”何曾說道。
司馬亮仔細的端詳著司馬矩年輕的臉龐,最終長長的嘆了口氣。
霸陵文武見司馬亮的模樣,總算是放心了。
司馬亮為了顯示誠意,命司馬矩作為代表,自削帝號並上了請罪摺子。
司馬炎在大朝會上見識了司馬矩負荊請罪的模樣,就像是吃了蒼蠅一般噁心。
只是司馬矩好歹是自家兄弟,於情於理都沒有辦法發火。
“太尉,朕需要一個解釋!”司馬炎吼道。
“陛下,長安與霸陵合在一起就是一塊硬骨頭,興漢軍要啃就得掂量掂量!”太尉楊駿說道:“要是咱們繼續爭鬥不休,長安既沒有多餘的力量討伐霸陵,也沒有足夠的兵力鞏固。握手言和是代價最小的做法。”
司馬炎一聽楊駿的話,整個人就傻了。打吧,實力不足;不打,心中又十分的憋悶。
要不是興漢軍切斷長安與霸陵之間的交通,司馬亮也沒有膽量稱帝。現在文鴛在陳倉等著看笑話,司馬炎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去打霸陵。
司馬炎被折騰得沒了脾氣,只好詔命太尉楊駿,全權負責與司馬亮進行談判。
楊駿連夜趕往霸陵,與司馬亮進行談判。
經過一個月的言語交鋒,兩方總算是簽訂了協議。
協議的第一項:世子司馬矩永駐長安,負責兩家之間的協調。
第二項:何曾和荀勖二位大臣遣返長安,交由司馬炎定奪。
第三項:長安與霸陵之間的要塞灞橋,由司馬亮和長安方面共同派遣大將防守。
第四項:司馬亮自削帝號,改授歸命王。
司馬亮無力迴天,乖乖的在霸陵做起了炮灰。
興漢軍霸陵情報站搞到會談內容之後,立即啟用通聯渠道送到了陳倉。
“莊主,想不到司馬亮居然能屈能伸!”郭嘉說道:“為了司馬家的利益,他竟然奮不顧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