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謖帶著心懷鬼胎的各派將領守街亭,人心不齊還得拼命。這樣還能不敗嗎?
諸葛亮本以為馬謖可以藉著大義名份削弱其他兩派,卻沒有想到弄成了夾生飯。
諸葛亮這才明白了一個道理——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劉正和周瑜靜靜的聽著諸葛亮講故事。
諸葛亮喝了一口茶水,接著往下說:
街亭之敗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派系之爭水火不容。好在元老派曉得厲害,並沒有介入其中,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益州派早就對馬謖心存不滿,抓住了街亭失利的機會窮追猛打。諸葛亮是謀士帶兵!不能衝鋒陷陣的人,約束將士的唯一砝碼就是軍法。
降將派王平堅持站到馬謖的對立面,街亭大戰的結果一出,那就是實實在在的勸諫之功。益州派想要咬死荊州派,於是就小題大做。
諸葛亮沒有辦法,只能先翻手為雲斬殺馬謖,再覆手為雨弄垮益州派。用降將派的人搶奪荊州派的勝利果實。
降將派的實力得到充實從後,三派之爭並沒有達到諸葛亮想要的平衡。反而讓荊州派的主力馬良誓死反擊。
當年荊州牧劉表對諸葛亮一家有收留之恩,可是劉琦卻死得不明不白。這在馬良看來就是恩將仇報的典型。
馬謖死了,馬良又無心兵權,荊州派留下的遺產肯定會是諸葛亮獨自繼承。文聘也是荊州人,卻沒有入選,反而讓降將派的王平得了實惠。
荊州派文臣隨著馬良的死徹底的退出了蜀漢,武將方面也只有文聘一個人撐著。
文武失調的嚴重後果就是獨木難支。
益州派的反撲火力都集中到了舅舅不愛,姥姥不疼的文聘身上。
後面的事情就不用說了,渭水河灘的那一仗,讓文聘徹底的看清楚了益州派的嘴臉。
當年成都與漢中之爭,那份血仇至今仍未被人淡忘。蜀帝劉備進入南鄭,裂土分王。
漢中成了蜀漢的龍興之地。可是彈丸之地,比起天府之國來說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漢中百姓感念蜀帝劉備的恩德才堅持了幾十年的抗魏大業。可是成都百姓成了帝都人,南鄭連陪都的名份都沒有撈到。
再加上益州派的算計,漢中兵肯定就心灰意冷了。
諸葛亮總算是講完了。他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消除蜀漢的派系。
荊州派的出走,益州派的沉默以及元老派的銷聲匿跡。如今的成都政治清明。特別是九品中正制問世之後,益州世家徹底的認可了用拼人才的辦法解決矛盾爭端,儘可能的避免武力對抗。
“有了品級告身就會有爭奪!現在的蜀漢世家派系之間的競爭日趨規範化,倒是減少了益州內部的流血。”諸葛亮說道:“有了九品中正制的存在,蜀漢百姓奮發圖強!”
“孔明,九品中正制界定的是一個家族的地位。我來問你,要是你明明知道你的死會讓諸葛家煙消雲散,你還會選擇犧牲嗎?”劉正大聲的問道。
“我會!”諸葛亮斬釘截鐵的回答說:“為人臣者,豈可惜身;定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孔明,以你的為人,我相信你可以做到。可是其他人呢?”周瑜問道:“整個天下可不止你一個臣子,克己奉公者寡,因私枉法者眾!”
“孔明,公瑾!治政之道,首在治人!然而卻人心難測,為政者必定會如履薄冰!”劉正說道:“治政艱辛,難在治人!”
“劉莊主,我認為商君之法可以效仿!”諸葛亮說道。
“得了吧!你倒是學了個八九不離十,結果卻是人心散了,隊伍也帶不了了。”周瑜插嘴說道:“法理人情兩不誤,才是人間正道!興漢國的律師制度就不錯。以道德為基準,以法律為準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