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沈和王業越想越氣,決定反戈一擊叫王經好看。
王業是粗人,總覺得背叛了魏帝曹髦就是不忠,再要變本加厲的算計,始終無法過心裡的那一關。於是就裝傻充愣,只求無功無過。
王沈可不一樣了。他認為既然已經首鼠兩端,就得拿到相應的利益。於是就對司馬昭說:“丞相,陛下是君,我等是臣。不如將計就計誘使虎衛軍攻入丞相府,把事情給坐實了。天下人才不至於詰難司馬家。”
王沈告訴司馬昭,既然魏帝曹髦是密謀,肯定不會明詔討伐司馬家之後再有所動作。這就是丞相府翻身的唯一機會。
君要臣死,臣不死就是不忠。可是無罪擅殺大臣,那就是天子的錯了。司馬昭作為丞相,即便是魏帝曹髦有心問罪,也得在大朝會上明詔天下。
倘若先滅丞相府,再開大朝會可就是名不正言不順。司馬家有所反擊,那也是人之常情。
司馬昭聽了王沈的話,決定後發制人。司馬炎秘密潛回長安接管城防。屠曹也帶著一千死士進入丞相府待命。
甘露五年五月初五,魏帝曹髦藉著祭祀屈子的機會集結四百虎衛軍交由王業統帥,鑾駕出了皇宮。
路過丞相府的時候,王業按照計劃殺入。虎衛軍進展順利,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殺到了司馬昭的書房。
王業請魏帝曹髦進入丞相府,切身體會一番勝利者的喜悅。
魏帝曹髦不疑有他,不顧左右的勸阻邁步進了大門。
王業故意慢了幾步,以示對魏帝曹髦的尊崇。
劉正看著魏帝曹髦進入丞相府的身影,忍不住的嘆息了一聲。原本想要施以援手的想法,在頃刻之間就打消了。
要是魏帝曹髦不進入丞相府,即便是司馬昭有心發難,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弒君。
如今魏帝曹髦自絕於國,劉正也沒有辦法插手。
魏帝曹髦進入了丞相府之後,立即拔出了腰間的天子之劍。一國之君駕臨,還拿著天子之劍,這就是坐實了昏君的罪名。
丞相府大門緩緩的閉合,把在門口磨蹭的王業擋在了門外。
王業命人瘋狂的砸門,還涕泗橫流的痛呼:“陛下!”
魏帝曹髦情知中計,轉身就想突圍。
屠曹帶著一千死士現身,強弓硬弩攢射魏帝曹髦。
一柱香的時間,身陷重圍的魏帝曹髦力竭而死。
屠曹的一千死士折損大半,只剩下兩百來人。
確認魏帝曹髦斷氣之後,屠曹帶著剩下的死士準備消失。
怎知司馬家的人突然現身,華陰城大都督司馬炎帶著一千精銳包圍了屠曹等死士。
屠曹自知必死,咬舌自盡。在地上留下了一個“王”字,然後就氣絕了。
司馬昭並沒有現身。而是在確認了魏帝曹髦的死訊之後立即進宮請旨,命火速群臣上朝,提前召開大朝會。
大朝會上,司馬昭慷慨陳情:
魏帝曹髦出了皇宮,本來是為了祭祀大賢屈子。誰曾想突然得了失心瘋,強令天子親軍虎衛軍進攻丞相府。這兵戈一起,形勢一片混亂。
初領虎衛軍的王業苦勸無果,本來想隨行保護天子,卻被一群黑衣人攪了好事。
華陰大都督司馬炎回京述職,恰逢黑衣人作亂丞相府。只可惜遲了一步。魏帝曹髦不幸駕崩。
郭太后暫攝朝政,聽了司馬昭的話之後,於是就問道:“丞相以為這件事情該如何處置?”
“太后,陛下無故進攻丞相府。實屬天家的醜事。俗話說:家醜不可外揚!老臣不敢妄言!”司馬昭奏道。他不想招惹是非,還等著請王經入甕呢?
“太后,萬萬不可!陛下駕崩於丞相府,丞相大人難辭其咎!”尚書王經奏道。
“查!查它個水落石出,還丞相府一個清白!”郭太后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