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家留在華夏的力量銳減,長安世家中排位第二的王家就有了取而代之的野心。
王經召集王沈和王業商議,決定把司馬昭拉下馬。
秀才造反,拖泥帶水。王經習慣了政爭,卻沒有想過——失去了軍隊的支撐,所有的權勢都是空中樓閣。
曹魏藉助九品中正制和品級告身的東風,擁有五十萬大軍。可是司馬炎憑藉著攻佔華陰城的功勞拿到了二十萬大軍的掌控權;司馬師作為老牌重臣,麾下的三十萬大軍擺在祁山一線。
王經並沒有能力剝奪司馬家的兵權,只是想要在朝堂上與司馬昭分庭抗禮。
“尚書大人,文臣的權勢來自於主君。咱們要想成事,必須要名正言順!”王沈說道。
“咱們一家人不說兩家話,你有什麼好辦法就說出來吧!”王經按捺不住的說道。
“咱們三人本是曹家之臣!奉魏帝之命討伐司馬家,天下人只會贊同王家的忠心。至於獲得的利益,那只是對忠臣的褒獎而已!”王沈神神在在的說道。
王經聞音而知雅意,於是就去找魏帝曹髦密謀。
兩人一拍即合,決定趁著司馬師護送司馬懿出玉門關的契機一舉擒殺司馬昭。只要掌握了長安城,司馬家就是無根的浮萍。
“王愛卿,丞相為國操勞,咱們這樣扯後腿真的好嗎?”魏帝曹髦問道。他雖然說年輕氣盛,但是卻有著足夠多的自我保護意識。
暗中觀察的劉正對於曹髦的表現非常滿意。曹操的後人,對於權勢的在意程度一向高於普通人。
這回司馬家稍有風吹草動,魏帝曹髦竟然可以忍住壓制司馬昭的慾望。看來成功者沒有偶然,這個道理在帝王之家特別適用。
劉正萬萬沒有想到,那王經為了說服魏帝曹髦主動出擊,竟然說出了一番至理名言——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陛下,司馬家軍政大權一把抓。自古以來文武分列,如今曹魏大政方針均由司馬昭獨斷專行!權臣之路有進無退,你不覺得司馬家與四十年前的曹家很像嗎?”王經苦口婆心的勸說道。
“王愛卿,如今曹魏內外兵權均有司馬家執掌。朕雖有心討賊,卻也無力迴天!”魏帝曹髦說道。
“陛下,兵貴精而不貴多。天子親軍虎衛軍有八百之眾,宮中宿值者四百人!陛下只需領親軍拿下丞相府。其餘逆賊黨羽,自有臣等可以代勞!”司隸校尉王沈說道。
四人議定:
魏帝曹髦親領四百虎衛軍,與王業一起直擊司馬昭的丞相府。
司隸校尉王沈在魏帝曹髦陡起發難的時候封閉長安十二門,隔絕內外交通。務必把司馬炎擋在長安城外。只要司馬昭倒下了,司馬家就會樹倒猢猻散。
尚書王經則負責聯絡群臣,確保拿下司馬昭之後的朝堂穩定。
劉正覺得四人的謀劃簡直就是小孩子過家家。
魏帝曹髦就不用說了,嘴上沒毛,辦事不牢。
王經是文官,不懂兵家戰事的兇險可以理解。
王沈和王業都是帶兵的人,怎麼也那般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