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張方的挑釁式築城,劉正讓河內集團軍的督帥趙雲保持克制,又嚴令陳留集團軍的督帥太史慈按兵不動,不能把興漢國拖入戰火之中。
畢竟拿下整個冀州之後,興漢軍必須要進入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給魏王曹操等人合縱連橫的機會,同時開展大練兵活動,讓南山軍校的畢業生迅速的融入基層,同時進行磨合訓練。
劉正其實很清楚,南山軍校已經進入了量產基層將領階段了。興漢軍的思想教育體系也進入了成熟期。軍中將領的大豐收,讓劉正有勇氣和條件進行改革。
特別是當初黃巾軍俘虜的後代們,更是把服務百姓的思想刻入了年魂之中。
當初百萬黃巾軍大起義,先後被捲入其中的百姓多達一千五百萬。其中有三百萬的百姓逃難幽州,成了五大山城的第一批原住民。
後來平定南陽,穎川,東郡和冀州之後,由於繼任的地方官員不願意接收俘虜,是劉正將近七十萬的黃巾軍俘虜送到了北山勞動改造營。
這些黃巾軍俘虜可是以青壯為主,再加上逃難的人口中也有大量的孤兒寡母。
當黃巾軍俘虜完成改造之後,迅速的成了產業工人的中堅力量,在梅園政事堂的牽頭組織下,七十萬產業工人與孤兒寡母進行了為期一年的相親大會,一共組建了五十多萬個新的家庭。
百萬新生兒,讓興漢軍看到了一股全新力量的誕生。
在神謀郭嘉十三歲成才的英雄事蹟的激勵之下,南山軍校也迎來了二十萬考生。
十里挑一,每年新生兩萬,再加上軍中子弟,南山軍校的規模突破了十萬人,每年有近兩萬的畢業生送入軍中,這刺激了興漢軍蓬勃發展。
在回梅園的路上,總執政官魯肅派人送來了一份至關重要的提案。
這是關於籌建中山城高階執政官員思想再教育中心的書面意見。
興漢國已經擁有了冀州,幽州,兗州,徐州,青州,河內和大草原。擁有郡縣無數,執政官的任命和選拔就成了重中之重。
按照以往的經驗,都是地方察舉,然後由梅園政事堂出具任命書,再由情報部和刑部交替監督,就算是完成了基層執政官的任用。
然而這樣粗獷的管理辦法,不利於上下交流,甚至會出現欺上瞞下的奇怪現象。
執政官升職再教育,就顯得很有必要了。特別是在關鍵位置的任命上,興漢軍都是採用先入梅園做個見習官員,混個臉熟之後才攜帶印信到地方任職。
興漢國政事堂沒有養閒人的習慣,各部的見習職位有限,無法讓所有待選官員得到見習崗位。然而省略見習期直接升官,又有可能造成政令不統一,畢竟大家各有千秋,理念難以統一。
一直以來,梅園政事堂的任官方略都很獨特,對升職官員的政務培訓必須要保質保量的完成。只有開拓視野,才能批次出產合格的執政官員。
大量的閒官滯留在中山城之中,要是不加以引導,很有可能會形成一顆毒瘤。魯肅召集各部負責人合計之後,決定成立中山城高階執政官員思想再教育中心。不僅可以更好的規範管理閒官,還能組織論辯,合理的搭配各級執政官員體系。
劉正看完之後,把提案交給了東方月。
東方月說:“王爺,梅園小學的事情就夠我煩的了,這個就不要強人所難了嘛。”
她說完之後,就把提案遞給了軒轅無雙。
軒轅無雙看過之後,並沒有學東方月推脫,而是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是思想再教育中心的辦學目的是有效的管理那些等待著升官或者是即將升官的縣令及其以下級別的官員。這辦學的經費得梅園政事堂調撥,實行專款專用制度。
二是可以把思想再教育中心作為一個交流的平臺,理不辯不明,透過這樣的方式增加學校的底蘊。讓每名升任郡守的縣令都有為期三個月到六個月的考察期,盡力的避免言過其實的事情發生。
三是關於思想再教育中心的校長,必須要由劉正及其後繼者來擔任,這是官帽子,要讓所有的受訓官員弄清楚效忠的物件。徹底的打破世家對執政官員的壟斷,從而避免出現世家的門生故吏遍天下的情景。
劉正有些為難了,作為興漢國的最高象徵,軍政一把抓會導致獨裁,可是放棄對執政官員的掌控,後果又難以預料。
軒轅無雙的建議確實符合眼前的利益,可是從長遠看是不利的。劉正不想形成一個以個人喜好用人的觀念。
在高層來說可以統一思想,提高辦事的效率,可是延伸到基層,那就是禍非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