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太小了,養不起兩個王。
咱們都無法讓步。
你有一千四百萬百姓要保護,我的身後也是百萬漢人。
興漢軍消滅了烏桓人,白馬義從可是與烏桓突騎鬥了一輩子。
論起對漢人百姓的貢獻,白馬義從可以抬起頭來做人。
在大義上面,薊王軍是沒有缺失的。
燕王劉虞對漢室百姓所犯的罪,那是錯在當代,禍在千秋。
廣陽城周邊百姓的災難,就是劉虞一手造成的。
在漢人大軍擁有絕對力量的幽州,居然有漢人百姓,生活在烏桓突騎的鐵蹄之下。
這是咱們這些領兵之人的恥辱。
瘦了漢人,肥了烏桓人。
劉虞不死,天理難容!
劉正說:“我也知道劉虞該死!”
只不過王者的死法,自古以來就是有規矩的。
你引動民意,本來是一大善舉,可是讓民意代替法律,這就大錯特錯了。
今日你以民意誅劉虞,他日就是別人用民意來滅你公孫家了。
幽州不是太平盛世,民眾心中都會有不平,要是讓百姓嚐到了馭使民意的甜頭,那法律的尊嚴又該如何保證呢?
公孫瓚說:“興漢王,既然你我兩家的決戰態勢已經形成,那就只能大戰一場了。”
王者不自由,誰叫咱們身後的民眾那麼多呢?
只有透過戰爭優勝劣汰,才能確保身後的人得到足夠多的利益。
為了利益而戰,並不會以個人的意志作為轉移。
咱們既然已經到了這一步,就得分出勝負。
劉正說:“你的老巢已經是我的地盤了。”
徐榮已經拿下了遼西郡和右北平郡,更是一鼓作氣拿不了赤峰。
如今他向西可以攻戰漁陽郡,向東可以對玄菟郡虎視眈眈。
你現在唯一的出路就是放下武器投降,公孫家到帶方以南安家。
公孫瓚苦笑著問:“興漢王,你說得客易,可是我還能走得了嗎?”
且不說興漢軍,已經對薊王軍形成了戰略上的合圍,就是我身後的那些世家,也會逼著我對抗你。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我也只能硬著頭皮死撐到底了。
再說這天下大勢,不到最後一刻誰也說不準呀!
努力的熬下去,沒準兒會有好事發生。
劉正說:“想要金蟬脫殼還是很容易的。”
天下人只需要一個頭戴薊王之冠的公孫瓚戰死,從而給大家一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