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想了想,才回答說:“元儉,劉平既然來投,那就意味著咱們與薊王公孫瓚的戰鬥,要提前開始了。”
能夠有機會了解公孫瓚的兵力配置,當然不能放過。
讓燕雲騎放下武器,到安次勞動改造營接受改造。
劉平到中軍大帳聽用。
郭嘉問:“王爺,劉平帶兵來投,咱們這樣削了他的兵權,真的好嗎?”
劉正反問:“奉孝,劉平誠心誠意的投靠,你能保證那一千燕雲騎也是真心真意的投效嗎?”
所謂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那簡直就是一個笑話。
興漢軍自有規矩,所有的軍隊都必須要經過思想教育,然後再按部就班的進行選拔。
要是今天劉平來投破了例,就相當於興漢軍中出現了兩種軍隊體系,進而可能演化成嫡系和非嫡系。
然而經過勞動改造營的改造之後,再由新兵訓練營走出來的軍隊,都只有一個稱呼:興漢軍。
囫圇吞棗固然在速度上佔有優勢,然而在指揮體系上肯定會存在缺陷,甚至會出現指揮不暢的問題。
把一千燕雲騎將士的忠心,都寄託在劉平一個人的身上,那是要出大問題的。
家長式的帶兵辦法,在興漢軍中行不通。
不要認為劉平忠心了,燕雲騎就一定會忠誠。
今天收了燕雲騎,以為是精銳捨不得打散重組。
明天收了白馬義從,是不是得全盤接收。
再要是得了徐州的丹陽兵,興漢軍是不是得主動修改軍規,以此來適應他們呢?
興漢軍只能有一個體系,保證新兵接受思想教育的一致性,才是確保興漢軍永不變質的最佳辦法。
劉平走了進來,大聲的說:“燕軍降將,燕雲騎統領劉平,拜見興漢王,眾位大人!”
劉正說:“不用多禮,看座!”
燕雲騎肯加入興漢軍,我本人是十分高興的。
只不過興漢軍自有規矩,燕雲騎的人都得到安次,接受改造和思想再教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至於能不能重新加入興漢軍,那就得看改造的效果了。
燕雲騎在曾經的燕軍中,是唯一的一支抵抗烏桓人的隊伍。
我也不想一支功勳部隊就此銷聲匿跡。
我決定:
興漢軍重組燕雲騎,劉平依舊任燕雲騎統領。
燕雲騎的編制一萬人。
計劃從白馬軍中抽調三千人,作為燕雲騎的底子。
再從紅衣衛中抽調三千人,搭起燕雲騎的架子。
至於剩下的四千人,從屯墾團中擇優錄取。
兵員到位之後,燕雲騎立即展開集訓。
在此之前,劉平先到興漢軍行軍參謀部任職,順便接受新式的指揮思想再教育。
由郭嘉和龐統聯合教導。
至於白馬軍和紅衣衛抽調之後的空缺,由預備役自行補充編制。
趙雲說:“王爺放心,白馬軍個個都是精銳。”
到了燕雲騎之後,不會給興漢軍丟臉的。
陳到也說:“紅衣衛堅決配合王爺的動作,執行調兵的軍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