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說:“王爺,不如讓梅園政事堂頒佈一道政令。”
讓刑部完善劊子手製度,堅決杜絕百姓代勞的可能。
百姓不可以成為誅殺明正典刑的罪犯的執行人。
畢竟人人有私心,要是有人挾帶私貨,那可就是混亂的開始。
法不責眾,這可是一把雙刃劍。
劉正說:“想不到劉虞之死,還能有這樣的貢獻哪?”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咱們可不能走薊王的老路,不管怎麼說,王者的尊嚴不容踐踏,法律的存在不可削弱。
黃舞蝶問:“王爺,是依法治國重要呢?”
還是以德治國重要呢?
劉正說:“當然是依法治國重要!”
興漢國只有一套法律,一個標準,按照這樣的標準一刀切,對就是對,錯就是錯。
要是再冒出一個以德治國來,那標準可就多了。
昏官心中的德,肯定與清官心中的德不一樣的。
一旦執行雙重標準,那受苦的可就是普通百姓了。
也許某些人可以因為某件事情獲利,然而利用民心民意的人,終究會倒在民意的潮流之中。
咱們得給天下人樹立一個是非標準,透過法律的手段告訴他們——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從來都沒有中間路線可走。
陳到說:“王爺說得不錯!”
“軍令如山,違令者斬”的道理,相信天下人都可以理解。
軍法只問對錯,不問因由。
要是有人以各種各樣的正當理由破壞軍法,難道要為了那些人修改軍規嗎?
就像兩年前的一樁公案。
紅衣衛軍中的一名校尉,因為幫助百姓而耽誤了集結,所以應該撤職查辦。
當軍法官宣佈執行命令的時候,很快就人都不能理解,甚至是上書請願,替那名校尉求情。
我當時只說了一句——其情可憫,其罪難容。
一個不能執行軍令的校尉,留下來又有什麼用呢?
校尉掌軍三千人,這耽誤了集結,就相當於破壞了紅衣衛的全盤計劃。
今天這名校尉可以名正言順的推遲集結時間。
到了下一次集結的時候,就有可能換成別人了。
難道軍法官每次都得讓步嗎?
那樣還要軍規軍紀有什麼用呢?
一個能征善戰的校尉,就那樣退役了。
我雖然很傷心,但是絕對不後悔。
維護軍法,我損失的不過是一名校尉。
放棄軍法,就有可能在將來的某一天,無法指揮手下的部隊,甚至是失去整個部隊的指揮權。
興漢軍壯大至今,靠的是鐵的紀律。
沒有人可以肆無忌憚的破壞軍規,哪怕他的理由看起來無懈可擊。
同樣的道理,法律才是約束百姓的唯一準繩,那些打著道德的旗號幹壞事的人,一個都不能饒恕。
趙雲剛要開口說話,廖化卻走了進來。
廖化問:“王爺,燕軍大將劉平,帶著一千燕雲騎來投,我們要不要接納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