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不再說話,他肯定不能告訴劉焉,他們父子,所做的一切努力,都為將來的劉備,做了嫁衣裳。
劉焉見現場的氣氛,逐漸的冷了下來。為了活躍氣氛,於是就問:“佑興,你的祖上究竟是什麼人,按理說你也姓劉,沒準咱們是同宗。”
劉正說:“明公說笑了,我可拿不出族譜與明公印證,共敘同宗之誼。”
劉焉藉著酒意,嘗試著提議說:“佑興,你看這樣好不好,我把你的名字放在我的下面,作為漢魯恭王一脈的直系後人,你看怎麼樣?”
劉正說:“多謝明公抬愛,劉正無福消受,請恕我失禮了。盧師曾經說過:大丈夫立世,當頂天立地,靠爹靠娘靠祖宗,不算是英雄好漢。天生我材必有用,有志男兒當自強,還請明公,成全劉正的私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劉正藉著酒勁,向劉焉行了一個大禮。
劉正可沒有上趕著,給別人當兒子的習慣。草屋三結義,那樣的事情,可一不可再。
就在主桌上的四人,即將陷入尷尬狀態的時候,一位年輕的小將走了進來。他的打扮與趙雲一般無二,只是比趙雲略矮三寸,臉卻比趙雲黑上三分。
劉焉忙向幾人介紹說:“諸位,這位便是,跟隨我多年的張校尉,姓張名任字子勇,蜀郡人,勇武過人,精通兵法。子勇,有什麼事情嗎?”
張任遲疑著問:“主公?”
劉焉說:“子勇,在座的都是幽州棟樑,直接說吧!”
張任說:“主公,青州刺史龔大人,派人血書求救!”
劉焉說:“龔景那小子,不是一向用鼻孔看人的嗎?怎麼連我都不如,區區黃巾軍賊眾都搞不定,他的青州軍,都是吃乾飯的嗎?”
張任說:“這是龔大人的親筆信,請主公過目。”
劉焉接過信,開啟一看,只見上面寫著。
劉君郎公鈞鑒:
青州連年大旱,災疫四時不斷,民眾流離失所,逃往幽州的,更是不計其數。
太平道趁人之危,廣施符水,愚弄百姓,邀其從賊。
賊分兩路,一路盤踞東萊郡,殺官戮民,無惡不作;另一路流躥泰山郡,遁入深山,騷擾地方。
十萬黃巾軍,雲集齊魯大地,一時之間,官府傾危,民眾倒懸。
我本打算屯兵定陶,進則攻泰山黃巾軍賊眾,退則剿東萊黃巾軍逆賊。
奈何心有餘而力不足,賊將單經,精通兵法;賊帥管亥,劃地為治。
青州一隅,令出多門。我奉命保衛青州,奈何民力不豐,兵丁不足,只能望海興嘆。
單經率黃巾軍八萬眾,將我困在了定陶。
就在我打算,自盡以謝青州百姓的時候,突然收到了,幽州鄉勇大軍,全殲賊帥程遠志部,保靖了地方。
這才厚著臉皮,派人前來涿縣求援,好還青州百姓一份安寧。
還望明公,念在大家同僚一場的份上,伸出援手,把我從苦海中拯救出來。
我翹首以盼,等待著幽州兄弟們的到來。
落款是青州刺史龔景,還用上了青州刺史大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