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是太史慈見黃三對母親出言不遜,張弓搭箭,射斷了黃三的發髫。
黃三驚懼,不敢再多說半個字。
太史慈推開草門,從裡面走了出來,舍黃三直奔劉正。
太史慈冷笑著問:“怎麼,軟的不成,便打算來硬的嗎?”
劉正說:“你誤會了,我們和黃三可不是一路人,你還是先處理好他的事情吧!”
太史慈扭過頭,望著黃三,沉默了數息之後,突然喝斥:“還不快滾?”
黃三見劉正主動撇清關係,知道借力打力的陰謀破產了,不敢繼續撩撥太史慈,爬上馬背,倉惶逃離。
太史慈見黃三逃走,也不追趕,回過頭來對劉正說:“東萊太史慈太史子義,敢問兩位高姓大名?”
劉正拱手回答說:“涿縣劉正劉佑興!”
郭嘉抱拳施禮說:“陽翟郭嘉郭奉孝!”
太史慈說:“寒舍簡陋,就不讓二位進去了,且在院中坐下。”
劉正說:“斯是陋室,惟君德馨,甘之如飴!”
孔氏在屋裡發話了:“慈兒,貴客到來,豈有拒之門外的道理,還不快請他們進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太史慈說:“母命難違,兩位,裡面請!”
劉正和郭嘉只得起身,雙雙走進茅草屋中,向孔氏請安問好。
太史慈三日未曾進食,剛才喝下半碗肉湯,不僅沒有緩解飢餓,反而牽動了腸胃,發出了咕嚕咕嚕的聲音。
劉正見太史慈飢餓之態十分明顯,便示意郭嘉取出乾糧,供太史慈食用。
太史慈雖然飢餓,但是並沒有立即進食,而是把目光看向了孔氏。
劉正眼尖,便拉著郭嘉對孔氏說:“我二人與子義年齡相仿,當以兄弟相稱,孩兒涿縣劉正,拜見母親大人!”
劉正叩拜完畢,又示意郭嘉磕頭認母。
郭嘉會意,立即大禮參拜:“陽翟郭嘉,拜見母親大人!”
孔氏見大禮已成,拒絕不得,便說:“行,老身這便認下你們,佑興,奉孝,子義,到孃的跟前來。”
三人來到孔氏身前,並排跪下,敘年歲。
劉正時年二十歲,為兄,是大哥。
太史慈時年十七歲,次之,是二哥。
郭嘉年僅十三歲,最小,是三弟。
劉正從來都沒有想過,這次東萊郡之行,居然會弄出一個草屋三結義來。
雖然沒有華麗的誓詞,同生共死的盟約,但是有母親大人為證,便勝過了一切。
劉正草屋拜母,只是讓孔氏能夠心安理得的接受食物賑濟,避免太史慈母子捱餓。
如今事孔氏為母,略盡孝道便是理所應當。
四人團聚桌邊,飽食之後。
劉正便問:“二弟,黃縣太平道勢大,你又得罪了管亥的弟子黃三,只怕是禍事將近哪?”
太史慈說:“黃三鼠輩,縱是千萬人,我也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