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丁原的講述,劉正三人總算明白了他口中的奇人到底是誰?
原來那劉備劉玄德從劉正手中奪得族譜之後,便加入了一旅商伍前往洛陽,參加皇族盛會。
路遇遼西人北平太守公孫瓚,憑藉著三寸不爛之舌,和那舉世無雙的眼淚,成功的博取了公孫瓚的好感,兩人結伴而行。
劉備進入洛陽之後,逢人便稱自己為漢室宗親,並且拿出族譜讓要員驗檢,是以名聲大噪。
那劉備聽聞海內名儒鄭玄,正在洛陽城東開館授學,於是就前往拜師。
怎料那鄭玄最是痛恨狐假虎威之輩,對劉備沒有半分好臉色,又不敢落了皇族之人的面子,於是就以經史子義考校他。
那劉備除了一手編織麻鞋的本領,就只剩下哭了,對於考校內容,更是狗屁不通。
鄭玄本來打算將劉備拒之門外,奈何他的哭聲打動了同行的蔡邕蔡伯喈,隨口就替那哭泣的劉備說了兩句好話。
公孫瓚受那劉備的花言巧語的矇蔽,便找到恩師鄭玄,替劉備代為說項。
鄭玄盛情難卻,只得允准劉備入館旁聽。
怎料那劉備華而不實,不僅無法靜下心來學習,又被洛陽城的花花世界所誘惑,一時之間好高騖遠。
那鄭玄只能聽之任之,公孫瓚和蔡邕見所舉非人,也羞於與劉備結交。
劉備的盤纏用盡,無法繼續學業,見學文不成,恰逢名將盧植受命開館,替漢室培養開疆拓土的志士。
公孫瓚在鄭玄門下學有所成,奈何為小妾所生,仕途無望,雖有功名在身,但是想要更進一步的話,便是天方夜譚,唯有從軍,才是打破桎梏的最好辦法。
劉備正度日如年的時候,得悉公孫瓚打算投師盧植,投筆從戎之後,厚著臉皮求他代為引薦。
公孫瓚念著舊情,只好勉為其難的答應了。
在盧植召公孫瓚獨對的時候,把劉備的劣跡相告。
那盧植雖然迫於情面收錄了劉備,但是懼怕劉備死性不改,連累其聲望受損,便不待見劉備。
劉備就學之時,倒也明白其中的緣由,於是就對公孫瓚懷恨在心。
由於那劉備生怕別人不知道他是漢室宗親,逢人便說涿縣樓桑村的故事。
然而一介白身,雖然勉強參與了族會,但是卻得不到面聖的資格。
樓桑村的劉姓一脈,也沒有列入漢室正譜的資格。
那劉備在洛陽城中,也成了權貴們茶餘飯後的一個笑話。
關於劉備的故事,還是丁原和盧植在談論完幷州局勢之後,順口提及的一個笑話。
劉正覺得臉上發熱,有些羞於啟齒,但又不得不回話,於是就說:“正便是樓桑村人!”
丁原正要開口大笑,聽了劉正的回答,忙收斂了笑容,為了掩飾自己的尷尬:“果然是一樣土養百樣人,那樓桑村不僅出了劉備那樣的無賴,也有佑興這樣的青年才俊。在本官看來,佑興更像是漢室宗親!”
劉正忙說:“刺史大人誤會了,同為劉姓,劉正的劉並不是高祖皇帝的劉,倒是教大人失望了。”
丁原笑道:“佑興不必妄自菲薄,不如本官修書一封,那劉焉想必願意收錄一位青年才俊,納入漢室宗親譜的。”
劉正忙拒絕說:“天生劉正,該當自強,又何必假借祖宗之名出人頭地。大丈夫立世,唯有建功立業,才是正道。”
丁原見劉正拒絕,也不好再勸,於是就說:“佑興胸懷大志,本官也只能成人之美了。”
那呂布見丁原有意招攬劉正三人,心中有些不滿,於是就上前說:“義父,我等雖然擊潰了胡賊前鋒於扶男所部,但是那呼廚猛率一萬精騎駐紮在石門障,依舊對九原虎視眈眈,實力不可小視!”
丁原忙說:“於扶男既死,胡賊搶掠九原的計劃便落空了,如今正是軍心浮動的時候。我意兵分兩路,一路由奉先我兒率領,五百幷州鐵騎,文遠為副,曹性,魏續,侯成同行。另一路也是五百幷州鐵騎,由義士劉佑興統帥,趙子龍和劉忠僕為副。誰先取下那呼廚猛的首級,便是大功一件。本官在九原城中敬候諸位將士的佳音!”
呂布狠狠的瞪了一眼劉正,甩袖出了大帳,先去挑選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