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帶著劉義,兩人沿官道而走,一路走走停停,直到下午時分,才翻過了一座山,又淌過了一條河,剛爬上一座小山坡。
劉義見前面的村子裡濃煙滾滾,忙對劉正說:“公子,前面就是趙家村了,好像發生了什麼大事。”
劉正驅馬上前,剛翻過山樑,只見那前方不遠之處,濃煙滾滾,喊殺之聲直透雲霄,偶爾的火光濺射之下,無數道殺氣撲面而來。
劉義雖然膽小,但是追隨劉正之心永恆,於是就問:“公子,咱們應該怎麼辦?”
劉正心中著急,見那劉義謹小慎微的性子又冒出來了,怒斥說:“還能怎麼辦,隨我突入村中,先救人再說!”
兩人手執長槍,驅馬急馳,須臾之間,便到了村口。
那村口有十餘賊眾,一身奇裝異服,手持月形彎刀,堵住了出村的道路。
見到逃向這裡的人,無論男女老幼,均是一刀下去,身首分離,鮮血四濺。
兩人趕到之時,村口早已屍橫遍野,那賊眾正在耀武揚威,張弓搭箭。
劉正倒持梨花槍,衝入賊群,劉義則緊隨其後,替他了敵觀陣。
梨花槍急如閃電,每一個槍頭出現,便帶走了一位賊眾的性命。
賊眾的小頭目是一個心思奸詐之輩,想要藉機偷襲劉正,被眼疾手快的劉義發現,橫槍阻攔。
劉義雖然槍法精妙,但是膽氣不足,與那頭目交戰幾個回合,雙方算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材,鬥得個不亦樂乎。
劉正沒有後顧之憂,那小賊頭目又讓劉義拖住,梨花槍威力大增,槍下無一合之敵,很快就將村口賊眾斬殺殆盡。
轉身見那劉義對敵的場景,只見他守則固若金湯,攻則綿軟無力,似有婦人之仁,不忍對賊人痛下殺手。
劉正本可以上前助陣,但是為了鍛鍊劉義的殺敵之心,於是就高聲大喝:“劉義,除惡便是揚善,此刻不動手,更待何時?”
劉義經過劉正訓練日久,早就形成了一切行動聽指揮的條件反射。當即就回了一聲:“是!”
精神抖擻,戰意激增,殞神槍突然加速,刺破了對手的咽喉。
殞神槍沉寂多年,再得飲賊人之血,當即便脫落鏽跡,再現昔日的輝煌,與此刻的劉義相得益彰,忠僕本色,盡顯無遺。
劉正見劉義村口斬將,實現了由新兵向老兵的華麗轉變,再加上憂心村中的狀況,便不再管那劉義是否適應戰場的環境,直接衝入了村中。
所過之處,不見賊人蹤影,只見鄉民橫屍道畔,房屋遭焚,濃煙瀰漫。
正在那尋賊不遇的時候,前方衝出一將,正是:
白馬銀槍首出場,親人橫死泛紅光;
不知聖主真情性,道上生威義氣張。
那小將見劉正兩人在村中尋覓,更有槍尖染血,便以為兩人是行兇的惡人,暴吼一聲:“惡賊,看槍!”
劉正聞言,抬頭一看,只見眼前白光一閃,咽喉處感覺到了一股寒意,來不及多想,在電光火石之間把身體偏向了一側。
只可惜躲過了咽喉,卻躲不過肩膀,那銀槍如毒蛇吐信,點在了劉正的左肩之上。
劉正本以為會非死即傷,卻不料那雙屬性護甲自主啟動,不僅抵消了大部分衝擊之力,還將銀槍彈開,自身分毫未損。
見識了護甲的防禦力之後,劉正才有心思打量眼前的對手,想起了縱橫漢末的那個“渾身是膽”的傳說,見獵心喜,也就不再解釋,先鬥上一場再說。
梨花槍以快打快,迎上了銀甲小將的銀槍,兩人暫時的勢均力敵。
三五個回合之後,劉正終因習槍時日尚短,不及對手嫻熟而吃了一點小虧。
好在那護甲不負所望,保全了劉正,令他愈戰愈勇,與銀甲小將鬥了個旗鼓相當。
那銀甲小將胯下的戰馬為夜照玉獅子,劉正所騎也是北地良駒,倒也勉力支援兩人久戰。
百十回合之後,那銀甲小將見劉正刀槍不入,更有一身正氣,於是就漸漸的冷靜了下來,開口詢問:“閣下身手不凡,因何屠我趙家村?”
劉正忙回答說:“趙兄弟誤會了,我等路過此地,見有人作惡,便除掉了賊人,想要進村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