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眼前的劉義,那壯碩的身軀和不太靈光的大腦,劉正只能勉為其難的實施忠僕改造計劃。
由於頭疼仍在繼續,再加上天寒地凍的,也沒有必要起床,劉正吩咐劉義躺到炕的另一側。
關於如何改造劉義,在興漢小精靈的建議之下,劉正決定先武裝其思想,再強化其武力,至於智力,就只能靠填鴨式的讀書了。
至於如何武裝劉義的思想,劉正決定分兩步走:
一是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由於時代背景的不同,劉正把三大紀律定義為——一切行動聽劉正指揮;不拿黎庶一衣一粟;不得私吞戰場內外的繳獲。
八項注意則為:第一,講究個人衛生,勤洗澡刷牙,常換洗衣物,以不長蝨子為檢驗標準。
第二是廚廁分離,飯前飯後洗手,不得喝生水。
第三是借東西要還,有借有還,再借不難。損壞東西要賠,實行株連責任制。即就是從下往上追溯責任,先由借物的人承擔賠償責任,若是借物的人出了什麼意外,或者是其能力不足以承擔責任,就由其直屬上級承擔相應的連帶責任。
第四是行軍打仗軍令優先,安營紮寨三哨齊全,口令暗語一日三變。
第五是不得戰場勸降,戰場是敵我雙方搏命的場所,只分生死,不講人情,至於是否招降納叛,也得等戰鬥結束之後再去考慮。
第六是上級命令下級,直屬上級優先。
第七是文武分離,戰鬥過程中只能有一個聲音,文職人員只有在主將戰死的情況下行使代理之權,才可以根據戰場的情況下達軍令。
第八是將士平等,以兄弟待士卒,士卒必以國士報主恩。
劉正把將士平等放在最後一條,就是為了加深劉義的印象。
劉義接過劉正手中的絲帛,看著上面洋洋灑灑的硃砂大字,開始了逐字逐句的研習領會。
一個月之後,劉義終於牢記於心。
劉義背完了之後,對劉正說:“公子,請替此書命名。”
劉正也覺得把這十一條軍規叫做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有些不妥,於是就提名:紀效新綱。
以此作為練兵御民的總綱,一切為了人德值。
劉正把題了名字的絲帛鄭重其事的交到了劉義手上,並對他說:“你是第一個接受紀效新綱教育的人,希望你不要辜負了我的期望,這份軍規交給你來保管,也將由你來發揚光大!”
劉義見狀,忙躬身拒絕:“公子大恩,義本不該拒絕,然而公子胸懷大志,將來必定是從者如雲。義不過是粗鄙村夫,難堪大任,強掌此策,必遭致災禍。不如公子自掌原本,義抄錄一份便是!”
劉正想了一下,覺得劉義之言在理,就對他說:“你說得對,只是這抄錄,難免存在謬誤,我有一法,可保證內容的準確性,不知你可有精通石刻的舊識?”
劉義回答說:“公子莫慌,劉義自小跟著家主,文不成,武不就,獨對石刻情有獨鍾,更得名師指點,算是登堂入室。”
劉正大喜,忙調出了百科全書中的興漢字典,開始了活字印刷的第一步。
一個月之後,經過兩人的共同努力,紀效新綱所需要的字全部雕刻出來了。
劉正按照腦海裡的排版印象開始製作模版,也就是可以容納字元的木製底板,在上面挖出剛好可以容納字元的小洞,如此一來,紀效新綱的印刷模版就製造出來了。
看著手中有些差強人意的絲帛,以及上面那還算工整的字元,劉正不得不放棄了普及文化教育的打算。
怪不得名師擇徒的標準定得那麼高,這用於抄錄詩書的一卷絲帛,就能讓普通人家頓頓吃上肉。
即便是那技術手段早已成熟,學生人人會製作的竹簡,也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支援,才能夠編排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