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這老闆不適合自己後,孫策不再猶豫,果斷地想了個法子就要脫身而出。
幸好,當時的袁術還挺要面子的,一個立過大功的良將說要離開,那他哪有虧待的理由?
要知道,他手底下的其他人都還看著呢!
三國志、孫策傳中寫道:‘術表策為折衝校尉,行殄寇將軍,兵財千餘,騎數十匹,賓客願從者數百人。’翻譯蒟蒻:因著孫策擁有校尉的軍階,所以袁術給了他兵馬、銀財約莫一千左右,十幾匹駿馬,且對於想跟從他的一百多名門客,也是果斷放行)
說的,就是袁術給孫策的‘新手禮包’。
雖然數來數去,都只有千餘人的部隊而已,可是孫策一點都不嫌棄。
他堅信,以他的能耐,就算只給他五百人的軍士,他也有本事打出一片天來!
而後面這句:‘比至歷陽,眾五六千。策母先自曲阿徙於歷陽,策又徙母阜陵,渡江轉鬬,所向皆破,莫敢當其鋒,而軍令整肅,百姓懷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說的,便是他後續的發展。
在孫堅的安排下,受過菁英教育的孫策利用熟讀兵書、武力過人這兩大優點,用著非常嚴明的軍紀、以德服人的做法,沿著長江一路攻伐。
很快的,本來只有一千人的部隊,在他的威望越來越廣的情況下,兩千、三千……
直到孫策跟好同學周瑜重逢時,他手底下已經有了六千多人了!
本來只有孫策一人之時,他想要統整好一切還有些手忙腳亂,可是現在有了周瑜,一切都再也不是問題了。
正所謂雙賤合璧……咳,錯了,是雙劍合璧,天下無敵。
在這支精銳之師所到之處攻無不克的情況下,連本來孫策用來當作藉口、跟袁紹借兵的劉繇,見到他的大軍就直接棄城而去了呢!
文有周瑜、武有孫策的情況下,東吳才漸漸的開始打下了後來的基礎。
而在邵曉瑜的這個時間點上,孫策想做的事情,就是進取荊州。
在皖城這個關口已經開啟了的情況下,他們在攻打劉勳之時有兩到三條路可選,所以孫策才寫信跟邵曉瑜‘商討’。
噢,這裡順便說下邵曉瑜對於皖城的佈局好了。
本來在這時間點上,皖城應該是被袁術指派的劉勳所統治的,可是因著邵曉瑜存在,袁術後續派人來‘討逆’的部隊,全都一個個化成了喬家軍的經驗包。
雖然若是不將皖城打下,那他們荊州的防線就會出現缺口,可在這個來多少都是送菜的皖城面前,袁術最終也只能選擇妥協,轉向鄰近皖城的另外兩座小城來駐守。
想當然啦,袁術在兵力最頂尖的時候都沒能拿下皖城,那後來又有誰能打破這道防線呢?
而或許是因為邵曉瑜、或者說喬家一切的軍事行動都是隻守不攻,導致了那鄰近皖城的兩座小城,防守也並不算嚴謹,才有了上述情況發生。
接下來要說的,就是曹魏這塊了。
雖然他們在安邑迎接皇上時,曹操的部隊損失的頗為慘重,可是總得來說,他還是順利的將漢獻帝迎到了許都。
嗯?慘重?
沒錯!
說起來,這整個過程還真是一個美麗的誤會……恩,至少這誤會對邵曉瑜來說是美麗的。
儘管秦王朝在挾持天子的這一年間,秦顧跟劉協的相處並不算愉快,可是兩人也差不多可以說有了師徒之實。在沒搞懂到底曹操、袁紹是否是最後那個‘三’的時候,曹操這番迎天子的動作,秦王朝自然是奮力抵抗了。
當然,秦王朝此舉自然不僅僅是意氣之爭而已。
他們除了多少是有抱持著‘以他們發展了那麼久的實力,是否能跟重量級的npc勢力較量’的想法外,最重要的是他們得弄清楚,npc軍隊的虛實。
至於這樣做的結果嘛?答案,是秦王朝大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