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想,三法司共同委員分赴各省,收集案例,徵詢意見,集思廣益,依據現實情形重修《大清律例》,該刪改的刪改,該增補的增補。”
“這些弄下來,沒個一年兩載是不成的,到時再選幾個省先試行一下,真正全國施行的時候,怕是至早也要三年以後了。”
“皇上聖明,如此才更穩妥些。”鄂爾泰這才心下稍安。
“但是有件事卻不用等那麼久,馬上就可以辦去。這京師裡,順天府和步軍統領衙門都緝捕、問案、設牢獄,似乎沒有必要。”
“將步軍統領衙門的人分出來一些,設立京師的按察司,歸刑部和順天府共管。”
“將順天府的刑房移交給按察司,其下分割槽設若干按察署,所屬的兵丁改稱巡捕,專司門禁、巡防、捕拿、審案等職。”
“統領衙門的牢獄移交給按察司,其餘兵丁分成兩部,一部駐在城裡,一部迴歸城外大營,共同拱衛京師,不再過問地方上的事務。”
“皇上,”劉統勳道:“原有制度,步軍統領衙門管涉及旗人的訟案,漢人的訟案歸順天府管。”
“現今雖然區分得也不很明晰,但畢竟沒有行文廢止,若是將京畿所有訴案統交京師的按察司來管,旗人與漢人該如何分別措置,請皇上示下。”
聽了劉統勳的話,乾隆也是頗感為難,他撫了撫額頭,思量著道:“目下《大清律例》還沒有修改,裡面涉及旗人漢人的條款尚不能貿然廢止。”
“為這事再行部文似乎也沒有必要,三法司和順天府共同議一下,把判案的分寸拿捏好,既不能讓漢人太過怨憤,也不可助長旗人的氣焰,相安無事最好。”
“臣遵旨。”劉統勳道。
“還有一宗事,臣請皇上留意。”張廷玉道:“適才劉延清說江南做工從商的越來越多,臣也有所耳聞,正為此頗感憂慮。”
“國家倡導工商皆本,如今市面愈加繁榮,做工經商比務農既輕省,賺錢又多些,臣怕日後越來越多的人都到市鎮上討營生,撂荒了土地,可是要傷及國之根本。”
“衡臣這是老成謀國之見,”乾隆道:“這事不可等閒視之,讓戶部仔細看看各省報上來的糧價,若有偏低的,收儲軍糧時略抬高些,以防穀賤傷農。”
“等海關上和市面上的作坊、商戶的稅金收得再多些,要酌情減少農戶的賦稅。”
“明年東北四省開始徵繳賦稅,戶部拿些銀子出來,在各省再多修一些水利設施,大的由工部去做,小些的讓省裡酌情安排府縣裡去做,統由省裡報戶部核銷。”
“有幾處河工也稍顯慢了些,吳波讓工部下去人看看,缺銀子就報上來。”
“讓都察院也去各河工上巡視查訪,若有偷工減料,盤剝民工,中飽私囊,翫忽懈怠的,依律嚴辦,絕不寬宥。”
喜歡潛伏在大清請大家收藏:()潛伏在大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