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環兒和三妹子看著擺在面前滿滿的一碗飯,覺得很稀奇,因為她們從小到大沒見過這“花米飯”,也從沒聽說過有什麼“花米飯”。只見那飯碗裡紅黃藍紫黑白灰橙樣樣顏色齊備,“這是吃什麼飯?明明是開染坊麼。”環兒這麼想著。三妹子就想起她龍標的家裡每年過年做“糖散”散飯,它本來不甜,因它可以像糖那樣一塊塊地拿著吃,所以把它叫著“糖散”)那“糖散”是用糯米做的,上面塗上紅黃綠幾種顏色,曬幹後用茶油或菜油發炸)成,吃起來特別的香脆,也可以用甜酒糟酒)加砂糖泡吃,過年時家家戶戶要做“糖散”。
“把壺官”看到龍標的兩位姑娘看著飯碗有點發呆,忙解釋道:“我們侗族人喜歡吃糯米飯,尤其招待客人,必須用糯米飯招待。糯米種類很多,有紅糯、黑糯、白糯、禿殼糯、旱地糯、長須糯、香禾糯等等,其中香禾糯最有名,被稱為‘糯中之王’,有‘一家蒸飯全寨香’的說法。招待客人時,為了好看,我們把各種不同顏色的糯米和在一起蒸成米飯,結果就成了‘花米飯’。”
二位終於吃起了“花米飯”,只覺得好香,好軟,只怪肚子太不爭氣,裝不下太多,而且還要留下一點餘地喝一點湯。
“把壺官”見大家都已吃飽,忙說:“慢點,每人還要喝一點油茶。”大家有點奇怪,這油茶是可以喝的?且看那油茶怎樣喝。只聽“把壺官”叫了一聲“弄油茶來”,接著就有兩位中年男子一齊走來,一人手裡提著一個篾籠,一人提著一個冒著熱氣的罐子。他們來到大家面前,先在大家的碗裡放些米花、黃豆,加上一小片餈粑,再從罐子裡倒出滾燙的油茶湯沖泡。“把壺官”再把碗裡放了些蔥、姜、蒜泥、辣椒等佐料,然後說:“可以吃了。”
這時“把壺官”邊吃邊說:“侗族沒有喝茶的習慣,卻有一年四季吃油茶的習俗。油茶是一種可以充饑的食品,具有清香爽口、脆甜味濃的風味特點,還可以提神醒腦、幫助消化、解除疲勞、治療輕微受寒腹瀉等疾病的作用。因此,侗族的油茶不僅是用來待客,也是我們侗族一年四季的食品。煮油茶時,先將鍋裡的茶油燒得滾燙,將事先準備好的陰米用糯米蒸熟後陰幹製成)放入鍋裡炸成米花,再炸些黃豆或花生米。米花、黃豆等分別炸好後撈起,再往鍋內放入一把粘米,待米焦黃時立即沖入冷水,把茶葉放入水中燒開,再把冷米飯或紅苕片等物放入鍋中同煮,待聞到茶香的濃味時即可食用。像現在我們碗裡的茶油,都是廚房早已準備好了的。”
吃完油茶,一位中年婦女端來滿滿的一盤東西,擺在桌子當中,基叔等六人都不知又是什麼花樣,“把壺官”說:“這是我們侗族人喜歡的水果,來來來,大家嘗嘗。”只見盤子裡放滿各種大大小小的水果幹品,“把壺官”見大家不動手,介紹道“這是刺梅,這是楊桃子,外地人也稱獼猴桃,這是幹柿餅……都好吃呢,大家嘗嘗。”
三妹子對那楊桃子和幹柿餅熟悉,她給環姐拿了一個幹柿餅,說:“這幹柿餅很甜,你試試看。”自己拿了一個楊桃子。
“把壺官”也拿了一個楊桃子,邊吃邊說:“這楊桃子有點酸,但是很香。你們再試一試那些小顆小顆的,它們是野楊梅、野梨、藤梨、飽飯果、刺慄、大王泡,還有那長條形的,它們是松樹的嫩皮、桑樹的白嫩皮、香草根等,透過加工,變成了好吃的東西。”
晚飯總算吃完了,“把壺官”似乎繼續在履行某種職責,帶著基叔六人來到廚房附近一間屋子裡,那裡有熱水洗浴。由於鼓樓那邊已經響起了鑼鼓,“嘎老”比賽也許快要開始了,大家匆匆洗浴了,來到了鼓樓大廳。
鼓樓大廳已經坐滿了人,但是人還在不斷增加。大廳的正中間留著一塊圓形空地,有人說,那是用來唱歌比賽的地方。圓形空地的四周,有穿著四種不同服裝的年輕後生和姑娘分別站在圓形空地的兩邊。跟環兒和三妹子一起吃晚飯的侗族姑娘說,跟我們靠近的這一邊是我們雙江的“嘎老”隊,那一邊是溪口的“嘎老”隊。每一方都有男隊和女隊。男隊的服飾比較簡單,頭上都挽挑花頭巾,身上都穿短袖夾襖,不過兩個隊的頭巾和夾襖顏色不同,我們雙江隊是深紅色夾襖,白色頭巾上有深紅挑花;他們溪口隊是淺藍色夾襖,灰色頭巾上有綠色挑花。女隊的服飾比較講究,我們雙江女隊穿無領大襟衣,溪口女隊穿長衫短裙,但花色都非常好看。頭上的頭帕花色不同,我們雙江女子隊以紅色為主,溪口女子隊以藍色為主。
高臺上想起了一陣鑼鼓聲,看樣子比賽就要開始了。這時高臺上一位四十來歲的男子開始說“開臺話”,他說:“雙江父老鄉親們,侗族兄弟姐妹們,其他各族稀客們,大家好!為了使我們的‘苦酒節’過得更歡樂,更有意思,我們雙江與溪口兩個侗族市鎮舉行‘嘎老’比賽。‘漢人有字傳書本,侗族無字傳歌聲;祖輩傳唱到父輩,父輩傳唱到兒孫’,讓我們盡情的唱吧!”
接著走上一位年輕姑娘報節目:“第一支歌,由雙方嘎老隊演唱《迎客歌》和《贊鼓樓》。”
這是兩首主客兩隊互相贊頌對方的禮節歌曲,由主客雙方歌隊演唱。主人一方的《迎客歌》唱完後,客隊要接著唱《贊鼓樓》,以表示對主人一方的贊頌。也可以雙方交替進行,現在演唱開始了。
牛腿琴的琴聲響起,雙方男隊裡面的十位歌手有八位都拿著一把琵琶,可以邊彈邊唱,另外兩人吹笛子。女隊的十位歌手一邊唱一邊富有節奏地拍著手板,一開始氣氛就顯得熱烈。
由於這是開頭的禮節歌曲,韻律比較平穩,但氣氛特別熱烈,歌聲掌聲琴聲笛聲同時響起,整個鼓樓大廳沉浸在友誼的歡聚之中。
歌聲琴聲笛聲一時停了下來,變成了兩隊隊員的熱烈擁抱。開頭的禮節歌曲結束了,報節目的姑娘又在臺上報節目:“第二支歌,《心中念郎》,由溪口嘎老隊演唱。”處於禮節,把溪口隊放在了前面。
悠揚的笛聲彷彿從天外傳來,越來越近,忽而又彷彿由近處傳向遠方,這樣忽遠忽近,一波又一波地幾番回環。隨著笛聲的起伏,女隊的歌聲唱起,“嗚啦~~啦~~哩勒~~,唻啦唻啦唻~~~~喂嗚喂嗚喂~~~~喂,嗨唻啦啦~~~~嗨啦啦啦嗨~~~~”開始那那歌聲比較平穩,彷彿有姑娘在到處找尋心愛的情人,那歌聲逐漸升高,最後那聲音升高到彷彿在半天雲霄:“嗚啦~~啦~~哩勒~~,唻啦唻啦唻~~~~喂嗚喂嗚喂~~~~喂,嗨唻啦啦~~~~嗨啦啦啦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