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基叔見此翁倒還謙虛,偌大年紀,還先開口問話。於是回答道:“發財倒不敢說,我們是從京都來,到此地有點小事要辦。老先生就是這洪州人吧?”於是二人你來我往,漸漸地就談得熱乎起來。這時基叔道:“你們這洪州人,住的房子怕有點特別吧,就像下面那些房屋,跟別處就是不大一樣。老先生你看呢?”
這時環兒在涼亭外大笑著喊基叔快來看,基叔忙擺手,示意環兒你們玩,別叫我。然後用詢問的眼光看著老先生。
老先生先是聽到這被稱作“基叔”的人說是從京都來的,心裡就有了幾分底。現在又看見那女子如此模樣,心裡已自明白。但這基叔既然對那些房子感興趣,於是老先生就開了話匣子。
“我們朗溪人,就喜歡住那窨子屋。你看,下面那一片全是窨子屋。有三百多棟哪!每一棟窨子屋住一大家子,幾十號人住在裡面不覺得擠。那窨子屋外面是磚牆,裡面是兩層的木樓房。前面正門進去是廳堂,兩旁有耳房。牆兩邊有側門。廳堂後面有大大小小的房間十來間。有火爐屋、鋪房、廚房、貯藏室、便間等等。據說這窨子屋開始於南北朝時候,已流行幾百年了。所以這窨子屋修了這麼多。洪州的本地人除了在街道上搞經營外,基本上都住在窨子屋裡。”說到此處,老先生似乎有幾分得意:“客官你說,這窨子屋也還不錯吧?”
聽了老先生的一番敘說,基叔對下面那一片剛才還有點困惑的建築已有所瞭解。心中暗想剛才還把它跟北方的四合院相比,其實它跟北方的四合院是大不一樣的。此時看到老先生略帶得意的表情,忙應酬到:“不錯不錯。如此看來,這窨子屋倒是你們這洪州的獨特風格了。正所謂一方百姓,一方習俗。老先生,這洪州的街道上,生意倒還紅火吧?”
說起這生意上的事,老先生更加來勁。殊不知這老先生在這生意場上打拚一生,現在可以說是功成名就,坐享兒孫之福了。如今他的兒孫們經營的商鋪,在這朗溪街上也小有名氣。此時這客官問起生意上的事,老先生便如數家珍般介紹起來。
“要說生意,這朗溪鎮倒是生意人的用武之地。就說眼下,這朗溪鎮的街道上,賺錢的行頭可多哪!各種各樣的店鋪、會館、作坊,叫你一時也說不清。客官莫急,聽我慢慢給你說。就下面這大街及大街兩旁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巷子,我們洪州當地人把它們叫著‘七沖八巷九條街’。在這些‘沖’、‘巷’、‘街’裡面,共有上千家的各種各樣的店鋪,上百家的作坊。僅客棧就有八十多家。另外還有七十餘家酒樓、六十餘家煙館、五十餘家青樓。光是專門為商賈放貸的錢莊就有二十三家。我的老弟,你說這洪州到底有多少有錢人
基叔聽這老先生說得井井有條,而且數字準確,頻頻點頭贊許。此時聽老先生一聲感嘆,倒引起了基叔的同感。這天下雖然貧者居多,但又何嘗鮮見富者。那繁華京都且不必說,就像這朗溪鎮小小邊城,家資累及巨萬的怕也不乏其人。這天下也實在難以均衡。但基叔馬上又想起了昨晚聽到那地方唱戲的事。
“這朗溪好像也有戲班子?”
“戲班子多那!僅這朗溪本地就有陽戲班、馬戲班、木偶班、目連戲班。不過主要是陽戲班。這朗溪陽戲與下面的黔州陽戲、上面的龍標陽戲同屬於一個戲種,遠近聞名。在本地幾乎天天有演出。由於常有外面郡縣來邀請,戲班還常到幾百裡外去演出。好吃香呢。這洪州人就是特愛看戲,你看,就這麼一個洪州小山城,卻有四十八個半戲臺。客官,你道怎的來半個戲臺?原來本是四十九個戲臺,但這朗溪附近一個鄉村也特喜歡唱戲,那裡的村民提出要求,將離他們最近的一個戲臺與他們共有,也就是與他們輪著用。這朗溪的戲臺豈不就變為四十八個半了麼?”老先生說到這裡,爽朗地笑了起來。
基叔見老先生竟像小孩子般的笑起來,也被感染,與老先生一同笑了起來,涼亭裡一時充滿了快活的氣氛。笑罷,基叔又贊譽老先生道:“怪不得老先生如此健旺,原來老先生是這般豁達灑脫。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這話不假。”
老先生得到這非凡客官的贊譽,內心自是滿足,巴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一切都告訴對方。於是又開言道:“這洪州街上,除了上面說的,還有許多那!像那‘十大會館’,‘五府十八幫’,還有數不清的宮、殿、祠、院、庵、堂,哎喲,誰說得完呢?還有那專門為商人們提供訊息的‘行情館’,十八家呢。你別小看那‘行情館’,作用可大啦。這‘行情館’在南方各省都派得有人,每天打聽各地的商品價格訊息,並把訊息透過驛道迅速地傳遞到洪州。商人們得了這些訊息,就可以決定交易貨物的專案和數量,那些能賺錢,那些不好賣,都心中有了底。你想這生意還不好作麼?清水中摸魚,明白著那。”老先生說了這一通,又是一陣爽朗的笑聲。
就在基叔跟老先生談興正濃的時候,環兒與七哥五哥來到了涼亭上。三人各要了一杯茶,說笑著坐了下來。環兒本是樂天派,但見那老丈人與基叔談得甚洽,也覺不便打擾,默坐著喝茶,只把眼睛忽閃忽閃地瞅了老丈人幾眼。這老丈人的眼光何其敏銳!就在環兒來到涼亭的一瞬間,老丈人便已看出,眼前這位女子必為大富大貴之人。莫非……老丈人不敢往下想。這也太奇了點。誰敢相信此時這朗溪的小小涼亭上,竟有一對普天之下至福至貴的人間龍鳳呢?太不可思議了!想到此處,老丈人的內心既有幾分吃驚又有幾分茫然。
眼看在這涼亭上已坐了一些時辰,此時基叔覺得也該走走了,於是與老先生道別:“多煩老先生賜教,還望老先生健安,他日相會有期!幸會!幸會!”於是告別老先生,由原路下山。
各種各樣的店鋪會館又呈現在四人的面前。經過小山頂上的居高臨下地眺望,尤其是基叔透過與老先生的長談,大家對這朗溪的街道總算有了一個較全面的瞭解。也可以說,對這朗溪更加增添了幾分興趣。現在重新面對這些琳琅滿目的商品,就有一種管見一斑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