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走向劉木墩始料未及。
在他已經完全不想加入社團不想做那根紅棍時,莫叔開始教他一套改良版的軍體拳。
劉木墩有點啼笑皆非的感覺。
在他為了保護母親不被家暴,想讓自己頂天立地而竭盡全力去加入黑澀會時那些人一個個將他們拒之門外。他安靜的跟著莫叔成了一名同樣安靜的廚子時,他自己都不知道每一個新加入的成員都會被警告一下,不準招惹桂花嫂和木墩大侄子。
兩大勢力彼此之間的關係仍然算不得和睦,但是他們不約而同堅守著上面那條規矩。
劉木墩同學不知不覺間已經活成了年少叛逆歲月中那些自己曾經仰望的傳說。
只是現在的他已經並不在意那些。
莫叔說的對,所謂成長,就是今天的你回頭審視昨天的你,發現自己很傻逼,然後還要一直不斷重複的過程。
十七歲的少年,嘴唇上已經可以看見細細絨毛,馬桂花常常對著兒子呆望,說他越來越像他爸爸。
唯一遺憾的是劉木墩名字雖然叫木墩,卻沒能學到他爸的木匠手藝,倒是成了一個廚子。
廚子也沒什麼不好。
廚子這個職業是對“憑本事吃飯”最好的詮釋。
當劉木墩不斷鑽研著八大菜系,閒暇時如醉如痴研究著《飲饌服食箋》、《山家清供》等古籍上的葷素菜點,他不禁感謝當初莫叔逼著自己必須要起碼讀完初中的鐵令。
開飯店的賬目他能弄懂,而一些古文他勉強可以看明白。
可惜的是教會徒弟餓死師父,他以為莫叔會跟著他們過一輩子,老孃總是笑而不語,可是在確定他完全可以獨當一面的時候,莫叔選擇了跟他們告別。
那一頓飯都是劉木墩大廚掌勺,向來伺候他們的莫叔這次安然穩坐,仔細品鑑著他呈上來的每個菜,恭喜劉木墩出師。
其實到了這個時候,論火候的掌控、各種調味料的合理應用以及推陳出新,莫孓自嘆不如。
他沒想到只是為了滿足緹蘿迦和自己的口腹之慾,最後卻挖掘出真正適合劉木墩的生活。
相逢總是始料未及,離別從來蓄謀已久。
而莫孓和這對母子的相逢其實也是一場蓄謀而已。
莫孓完成這個任務用了整整四年多的時間,只是他並不覺得有多累有多苦,在經過最初擔心劉木墩離開青堡鎮的戰戰兢兢過後,一切盡在掌握。
緹蘿迦嫌棄他做任務的方式不夠爽利,而莫孓卻認為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面對叛逆期的中二少年,你越是說教他越是反感越是叛逆,只能使矛盾更加激化。
堵不如疏。
除非他願意為了這個任務留下來一直寸步不離看著劉木墩直到馬桂花死才算完成任務。
那可是真的要累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