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沈雲殊才走了兩天, 許碧就覺得自己想他了。
九煉照例是留了下來,然後每天都被許碧拎來問一問有沒有沈雲殊的訊息,真是苦不堪言。
主要是因為, 前線確實沒什麼好訊息。如今大股的海匪打得差不多了, 剩下的都縮著脖子不怎麼露面。袁家畢竟海戰嫻熟些, 敢於向外搜尋,偶爾還能找到點散兵遊勇,沈家對海情不熟,即使現在多統了一部分兵, 也還是搜尋無果。於是整個二月裡都只聽見袁家的捷報,顯得沈家後繼乏力, 漸漸就沒了訊息。
這種情況下,讓九煉怎麼回話呢?只能次次都說大少爺平安,因為暫時沒仗可打。
只是這次, 許碧聽著這樣的訊息, 心裡卻一點都松不下來了。
沈家的探子如今緊緊盯著袁府,可是卻再也沒見那個晚霞出過門兒。越是這樣,就越表明袁家已經佈下了天羅地網,就等著沈家往裡跳了。真要是如此, 那即使沈家已經猜到了袁家的陰謀,也會十分被動。
就這麼焦躁著, 到了董家三姑娘的及笄日。
許碧這會兒才知道,原來及笄禮並不是一定要在生辰當天辦,而是要選個吉日或是有特殊意義的日子。
袁家到現在都沒辦花宴, 董藏月的及笄禮倒成了女眷們交際的機會,許碧跟著沈夫人到了知府衙門後門的時候,只見車馬紛紛,著實熱鬧。
沈家已是董家板上釘釘的姻親,董家還邀沈雲嬌做董藏月的有司,故而來得也早,正跟知府下屬的官員太太們撞在了一處。
董家並未另設府邸,就住在知府衙門裡。前衙後府,到底是官制,地方略小了些,後門更不夠寬大,女眷們都得在此處下了車馬進去,故而便有些擁擠,縱然有人有心給沈家讓地方,也騰挪不開,只得等著。
這麼一等,沈夫人才下馬車,就聽後頭車輪聲響,卻是袁家女眷也到了。
袁大少奶奶這還是過年之後第一回露面,挺著尚未顯形的肚子扶了丫鬟的手下馬車,再過去伺候自己的婆婆下車,惹來旁邊的丫鬟們一陣小聲驚呼:“大少奶奶小心些——”
如今杭州城裡誰不知道袁沈兩家正在摽著勁兒,這會兒在門口撞上,實在是有些尷尬。在門口迎客的是董家兩位奶奶,董大奶奶連忙上前,向沈夫人笑道:“三姑娘一早就唸叨著府上二姑娘了,這會兒怕不等急了。”董二奶奶則直奔了袁大少奶奶去,一邊自己去扶袁夫人,一邊叫丫鬟來攙扶袁大少奶奶:“瞧大少奶奶這氣色,必定生個結結實實的小小少爺呢。”
董家兩個庶子雖都記在董夫人孟氏名下,但卻是那妾室蘇氏養大的。那會兒蘇氏正得寵,董夫人再板正,丈夫偏袒著妾室,口上說著兒子們過了六歲就挪到前院去讀書,其實晚上還時不時地跑回去與蘇氏親熱,對嫡母卻是敬而遠之。
只是後來兒子們都大了,要娶妻之時,傳出去說是養在姨娘身邊的,這名聲難免就要降一等。董大人剛升上杭州知府,正是意氣風發之時,卻發現杭州這邊兒的讀書人窮講究,對他家的記名嫡子竟並不看好,反是對董夫人教養出來的女兒頗多追捧,這才有些後悔起來。
初時他被蘇氏吹了一耳朵的枕頭風,只想著往那高門世家裡去尋兒媳,碰了幾回釘子才曉得此事不易。且此時靖王做了太子,董夫人也就跟太子妃梅氏家裡成了姻親,她那位嫁到梅家的妹妹還特地寫了信來。
董大人此人,要說還是頗有幾分才幹的,不然一個寒門出身的,也不能在四十歲上就做到知府。可是能做到杭州知府,就不全靠才幹了——這可是個好缺,不是誰都能撈得著的——他靠的是有眼色,會鑽營。
有眼色的董大人迅速地改變了策略,把找兒媳的事兒全交給了董夫人。事實證明他的主意很正確,董夫人挑中的兩個兒媳雖出身不是多麼顯貴,卻都是賢淑明理之人。長媳大方能幹,次媳伶俐溫和,妯娌兩個相處十分和諧,各自還把自己院子裡的事打理得一清二楚。
不過,蘇姨娘是很不滿意的。首先她嫌兩個兒媳出身不夠高貴,長媳的父親不過是五品官兒,次媳更是某書院山長之女,連個官身都沒有呢。
其次,也是最要緊的,就是兩個兒媳對她不親近,見面也不過是叫一聲姨娘,反是在董夫人面前口口聲聲地喚母親,做足了十分的恭敬。
為這,蘇姨娘不光在董大人面前哭訴,還在兩個兒子面前挑唆了好幾回,的確挑唆得兩個兒子跟兒媳都不親近了。
可惜她的挑唆也只在知府後衙裡才有用了。董夫人在杭州呆得越久,賢良淑德的名聲就越盛。更何況靖王由太子而皇帝,梅氏一族也跟著水漲船高,愈發地受追捧了。
董大人如此有眼色的人,這會兒還要藉著妻子的光呢,哪敢在外頭貶低董夫人?且兩個兒子跟兒媳不和,連個嫡子都沒有,難道是什麼好事?
別看男人偏寵妾室,可嫡子的份量是不同的。董大人自己沒個嫡子,心中也不無遺憾。若是兩個兒子也都沒嫡子,一家子全是庶出,外頭的名聲可好不好聽呢?
更有一樁。董大人自己是少年登科,兩個兒子卻似乎都沒繼承到他的才學和努力,到現在還只是秀才,連個舉人都沒考中,要到哪年哪月才能中進士?董夫人挑的次媳,孃家父親是一院山長,學問是極好的,手下教出了不少舉人進士,這是多好的資源啊?
結果次子呢?非但不好好利用,反而跟妻子生疏起來,真是白瞎了董夫人這番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