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洪南那句話,別說三個月了,能在過年前平定幽州,就已經是奇蹟。
才攻打六個郡,就遇上了九萬多兵馬,好在徐晃以智取勝,才沒有損失多少兵馬,但連續兩個月大戰下來,士兵也極其的疲憊,無法繼續出征禦敵。
洪南派人傳旨,讓徐晃先歇息兩日,然後帶領所有的大軍,到遼西郡集結。至於收復幽州各郡的事,暫時擱置。
為什麼呢?因為要準備迎擊袁尚、袁熙!按照現在的局勢,兩人很有可能介入幽州戰場,而遼東郡、遼西郡、山谷郡,首當其衝。
也就是說,將徐晃調至遼西郡,就是為了守這三個郡,擊敗袁熙、袁尚。
冀州,鄴城。
自袁紹敗後,冀州的文臣武將們都在等待著一個結果...什麼結果?粗俗點講,就是等著袁紹歸天。只有袁紹歸天了,他們才能明目張膽的投靠袁熙、袁尚、或者帶兵去青州的袁譚,選擇自己的人生。
這一天,冀州府終於傳出了訊息,袁紹嚥氣了...
挺了一個多月,終究還是沒挺過去,死前立下遺囑,由三公子袁尚繼位!
本來冀州就夠亂了,頻臨分裂的危險,現在袁紹的這份遺囑,更是將他的三位公子徹底的分裂開來。
假設,如果袁紹讓長公子袁譚繼位,那事情還好些,冀州大部分官員都會投靠袁譚,畢竟袁譚佔著青州、徐州,實力最為強大。就算袁熙會搗亂,問題也不大,因為他的幽州已經被洪南佔了。至於袁尚,更是可以忽略,他完全沒有實力跟自己的兩個哥哥抗衡。
可現在不一樣了,本來實力弱小的袁尚,在有了袁紹的遺囑後,就得到了冀州大部分官員的支援,能名正言順的調動冀州所有的軍隊。這下子他的實力能跟袁譚相抗衡。而袁熙又不甘心失敗,意圖謀反。
這冀州勢力,瞬間就被切割成了三塊,袁譚、袁熙、袁尚!
袁尚繼位的第三天,袁熙策反了駐紮在西城的五萬大軍,帶著離開了鄴城,星夜趕赴幽州。
袁尚走後,冀州就只剩不到十五萬軍了,但論大軍實力,仍是三個公子中,實力最強的,連長公子袁譚也有所不及。
更重要的是,他佔據冀州,號令群臣,有許多用不完的資源。如果沒有曹仁、洪南搗亂,估計過兩年,就能逐漸恢復實力。
只可惜,曹仁駐軍白馬要塞,洪南時伺侵犯,冀州之地,註定要成為別人的囊中之物。
這一日,在鄴城東城,田府院內,幾人坐在一起議事。
田府,正是袁紹帳下別駕田豐!
歷史上,他本該已經死了,被袁紹斬首,可現在卻還好好的活著,造成這種現象,不得不說洪南功不可沒,如果沒有洪南假裝紫醉金迷,一定無法改變歷史。
(本章完)
喜歡帶著外掛闖三國請大家收藏:()帶著外掛闖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