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張繡站了出來,說道:“主公,末將願為先鋒,帶領西涼兒郎們直取上黨!”
“末將也願往。”董帆和吳慶不甘落後,也趕緊站出。
鄭雄卻是沒有動,似乎在猶豫。
洪南說道:“你們都稍安勿躁,上黨郡的情況你們清楚嗎?”
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搖了搖頭,他們請戰,完全是頭腦一熱,哪能知道那麼多。要是知道的話,估計就不會盲目請戰了。
洪南說道:“上黨郡太守,名叫高幹,此人是一個能文能武,極會帶兵的將領,初平二年,他與荀諶一同遊說韓馥,袁紹才領的冀州牧。袁紹任命他為幷州刺史,但沒當多久,刺史的位置就被袁尚頂替了,他被降為上郡太守;在他手上,除了一萬守備兵以外,還有三萬精銳,其中半數以上都是鐵騎!”
嘶...
眾人倒吸了一口涼氣,說高幹能文能武,會帶兵也就算了,手上竟然還有四萬大軍,而且其中一萬五千都是精騎。
張繡、董帆、吳慶,皆退了回去,臉上帶著愁容。
李儒火上澆油的說道:“更可慮的是,得知壺關被攻下,幷州刺史袁尚不可能不帶兵前來,還有冀州袁紹,咱們要同時面對三路大軍,皆是強兵啊!”
賈詡哈哈一笑,搖著頭道:“文優啊,你未免也太看得起袁紹和袁尚了,我看他們就不會來。”
“為何?”李儒問道。
洪南也好奇:“文和,說說你的看法。”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了賈詡身上,面露期待之色,就像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般。
賈詡自信的說道:“咱們先說袁尚,他是袁紹的第三公子,袁紹一直想立他為世子,可因為他不是長子,而受到諸多阻攔、排擠,因此,袁紹才將他放到幷州,希望他剿滅太行山脈的反賊,建立功勳。”
“可事實證明,他並無此才幹,行事謹慎,膽小如鼠,一味寵信府上的那些文人墨客,懈怠於軍事,他若得知壺關被攻下,一定會找那些文人商量,商量的結果嘛,我幾乎可以斷言,那些人一定會讓他坐山觀虎鬥,讓高幹領上黨郡兵馬迎敵。”
“因為他們會覺得,我們攻下壺關是陰謀,背後一定有張燕支援,說不定還覬覦幷州,故意引他出兵,然後襲擊他州府!在事情沒有明朗之前,他不敢輕舉妄動。”
“高幹手上有兵馬四萬,足以對付我們,如果連他都對付不了,或者張燕插手了,那他即使出兵,又有何用?如果因此丟了幷州,又如何向袁紹交代?”
說到這裡,賈詡自信滿滿的保證道:“所以,我敢保證,袁尚是不會出兵的!”
“至於袁紹嘛,呵呵...我剛才也說了,他一直想立袁尚為世子,在很多事情上,都給袁尚創造立功的機會,這一次我們攻打壺關,不正好是一個機會嗎?”
經賈詡這麼一分析,所有人豁然開朗,連洪南也不禁點了點頭,暗歎賈詡厲害,這麼複雜的人際關係,竟一眼看破,而且將袁紹、袁尚的心理分析的如此透徹,讓人不得不敬佩。
洪南說道:“都聽見了吧,咱們只要專心對付高幹即可。此次攻打上黨郡,由我親自領軍,我只想問一句,你們有誰願意與我同往?”
他的目光不斷掃視著眾人,打量每一個人的神態。
董帆、吳慶、鄭雄最先站出來,說道:“末將願往!”
跟隨洪南這半年,他們悟出了一個道理,有洪南在,就無所畏懼,跟著洪南,戰無不勝!他們尤記得潁川之戰,六百鐵騎擊敗兩萬大軍的情景,在那種情況下都能獲勝,還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呢?
跟著洪南,就等著立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