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不信裴闕沒留後手,朝中人都說得罪誰都不能得罪裴闕,因為裴闕的心眼忒多。這麼多智謀的一個人,不可能就這樣被抓住。
李長安的心思過了過,恰好這時仁政殿來了人,他便起身跟著過去。
等到仁政殿時,不曾想壽王也在。
皇上聽說裴闕的事後,勃然大怒,原以為派出了裴闕萬無一失,沒想到還會出事,看著堂下站著的兩個兒子,大聲問道,“這次的事你們怎麼看?”
壽王先看了李長安一眼,見李長安不說話,便先開口,“回父皇,兒臣建議由兒臣親自帶著軍士南下,可以先勸他們投降,若是不行,再用計把裴首輔先救出來。只要裴首輔沒事,那些流民也好解決,挑一些刺頭的殺雞儆猴,剩下的也就怕了。”
皇上又去看李長安,“太子覺得呢?”
“兒臣覺得,殺雞儆猴不太行。”李長安說得很慢,說話時還往壽王那瞥了好幾次,“殺雞儆猴確實能鎮壓下這次的暴動,卻也會讓父皇失了民心。還是要想辦法,幫那些流民重建家園才好。”
沒有民心,便會後患無窮。
“皇兄沒有上朝,你不知道國庫有多吃緊。那麼多的流民,如果從國庫裡拿錢,搬空國庫也不夠。”壽王道。
李長安抿唇不說話,靜靜地看著地磚。
該說的他都說了,要怎麼做,那是他父皇的事。要是再多說,他就是不是那個平庸的太子。
皇上思慮過後,看著兩個兒子道,“這次的救援,就由太子為首,壽王為輔,你們一起南下。你們說的都有道理,但你們都年輕,得互相多談論才是。”
聽到這個話,李長安和壽王都有些意外。
本來這種事,派一個人去就行,但是父皇偏偏讓兩個人都去。這是怕一個人不夠,還是想看看他們兩個打擂臺?
李長安越發看不清父皇,他從仁政殿出來時,特意停住等壽王一起。
“這次南下,得多靠長儉了,皇兄我沒什麼經驗,雖然父皇讓你輔助我,但我還是想多聽聽你的意見。”李長安笑得溫和。
壽王的面色頓了下,揚唇笑了下,轉身繼續往前走,“既然父皇讓皇兄為主,臣弟可不好擅自發言。這次的事來得急,咱們還是快些走吧,可不能因此耽擱了皇兄明年的婚事。”
若是裴闕有個三長兩短,裴悅就得守孝。就是皇上的賜婚也沒用,那也得孝期過後才能成親。
壽王走得有些快,李長安也得加快步伐。兩個人出了內宮後,便各自回去收拾行囊。
事情來得突然,李長安讓人手腳快一點,他們明日一早就要出發。
就在東宮手忙腳亂時,內侍來傳話,說裴姑娘來了。
因為皇上有過口諭,裴悅可以自由出入東宮,內侍傳話時,裴悅已經在殿外候著,這還是她頭一回來東宮。
喜歡鳳回鸞請大家收藏:()鳳回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