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此處,江宛與春鳶便都住了口。
江宛心頭疑雲重重,起初不過是小姑娘口角,福玉怎麼會失蹤?
福玉駕的馬車是一品夫人的車駕,小道輕易走不了,她若要出去,應該走的是官道,回城的官道也就那麼一條,那群禁軍騎馬去找,不會找不到的。
還有那個靖國公府的小姐,若真的只是恰好路過便罷了,否則福玉一旦有個萬一,她是百死莫贖。
廊下的水珠墜得很急,每一顆水滴裡都倒映著清幽的佛門景象,站在太后的禪房前,江宛想,這場暴雨終歸是要結束了。
可惜,屬於更多人的風暴還沒有真正到來。
廊下跪著八個宮女打扮的女孩子,俱已渾身溼透,瑟縮地擠成一團,打頭的那個正無聲掉淚,江宛看著有些眼熟,似乎是福玉公主身邊伺候的大宮女。
江宛收回視線。
太后與福玉公主的情分很好,公主是坐著她的車馬失蹤的,審問她一遭也是情有可原。
不過,她與太后到底因為昭王已經有過交手,在太后心裡,她大約不是什麼好人。
就是不曉得,她的下場比這些宮女如何。
江宛做足了心理準備才踏進太后的禪房中。
一進門,便見一座峰巒疊起的博山爐,爐上檀香嫋嫋,雖清淡,卻叫人腦中一清。
江宛收斂心神,見前方有個約莫五十許的雍容婦人正側坐在榻上,猶豫一瞬,她到底是沒下跪,只是屈膝行福禮,低到能保持姿態優雅的極限:“拜見太后。”
一息後,太后身邊的宮女得了示意,道:“夫人請起吧。”
江宛緩緩站直。
大宮女花偈又說:“福玉公主失蹤之事,夫人是否知情?”
從前就聽人說,太后身邊有個宮女花偈,宛如太后的喉舌,因太后挑剔得很,除卻這大梁最尊貴的幾個人外,輕易不親自與人說話,所以許多話,都由花偈代敘。
這個花偈,絕不簡單。
江宛恭恭敬敬道:“方才已聽說了。”
“那夫人可知道福玉公主為何坐了夫人的車駕而去。”
“妾身因染暑氣,一到佛寺便有些昏沉,故而並不知情。”
江宛規矩地低著頭,隱約聽見那宮女極小聲地同太后說了兩句什麼。
熟悉的嗓音再次響起:“那夫人請先回去吧,公主失蹤是大事,如若夫人又想起了什麼,請務必告知奴婢。”
說得客氣,話裡的意思卻不客氣,還隱隱有把她這個一品夫人與宮中奴婢相提並論的意思。
太后果然看她不順眼。
不過無論如何,太后到底沒有動她,那就足夠了。
江宛動作麻利,依言退下。
喜歡宛在青山外請大家收藏:()宛在青山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