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五月,註定成為大梁的多事之秋。
東徵不順,聖人染疾。
現在竟是連運糧軍都被襲擊了,押運糧食的將士們被屠戮,糧草、器械等補給被劫掠,隨行的二皇子下落不明。
訊息傳回京城,朝廷上又是一番震動。
“二、二郎不見了?”
乍聞宿敵失蹤,太子都不知道該有怎樣的心情。
高興?似乎不是。
難過?好像也沒有。
反正很複雜,太子自己都不知該如何形容。
“回稟殿下,那群劫掠的歹人十分狠辣,負責押運的一千府兵全都遭了毒手,現場留下一地的屍體。”
前來報信的,是案發當地的官員,他說道現場的慘狀,不禁面露不忍,“微臣仔細查詢、比對了那些屍體,並沒有發現二皇子的蹤影。微臣又命人在方圓十裡內尋找,只找到了幾個穿著親衛甲冑的屍體,卻惟獨不見二皇子。”
現場沒有活口,而屍體中也不見鄭燁。
當地官員只能認定鄭燁失蹤。
太子又仔細詢問了一些細節,顧琰等議事堂大佬們也反複詢問。
確定了整件事的過程,又核對了屍體的身份資訊,顧琰才抹了把臉,“距離京城不足百裡,卻發生這樣的禍事,顯見‘匪患’是何等猖狂!”
一聽這話,報案的官員立刻又跪下來。
得,這是要追究責任啊。
不過,他也不算太冤枉,因為顧琰說的沒錯,中原腹地、京畿地區,卻有這樣一支“悍匪”,敢殺官兵,敢劫掠軍糧,其行為絕對稱得上“謀逆”。
而這麼一群人能在他的治下來去自如,絕對是他這個主政官的失責!
其實,顧琰沒心思問責一個小縣令,他現在頭疼的是糧草和失蹤的二皇子。
相較於什麼二皇子,顧琰更揪心前者。
東徵大軍出發的時候,帶足了糧食,可以支撐三個月。
隨後,朝廷每隔一月就往前線運送糧食,份額也是足夠兩個月使用。
因為聖人就在軍營之中,糧食等各種軍需供給是決不能有任何問題的,更不能出現短缺。
大軍已經出發三個月,這次運糧是首次補給,議事堂給配備的份量十分充足,可供三十萬大軍兩三個月消耗。
可現在被人“劫掠”,前方雖不至於立刻斷糧,但重新調撥糧食,需要一定的時間啊。
顧琰擔心,一旦補給被搶劫的訊息傳到前線,定會引發將士們的恐慌。
畢竟,現在情況特殊,前方時疫橫行,連聖人都被感染了,如果糧食再出現短缺,軍心定會受到重挫。
這時再有人趁機興風作浪,大梁必定陷入更大的麻煩之中。
顧琰的大腦飛快運轉。
為今之計,第一必須封鎖訊息,第二則要盡快籌集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