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老祖宗眯著眼,沒有說話,不過看他的神情,應該是認可了李祐堂的說法。
一提到鄭氏,李其琛的心情就很是複雜,根本不知該用怎樣的心態去面對。
李其璜是世家的思想,所以十分贊同父親的意見。
唯有李壽,想都不想就提出了異議:“阿翁,這般不妥。”
李祐堂眉頭微緊,“哪裡不妥?”
這個孫子,到底是姓李還是姓鄭?
怎麼一關繫到鄭氏,他就比誰都積極?
“鄭氏為君,李、王、顧等皆為臣,豈有君為二等,臣為一等的道理?”李壽彷彿沒有看到祖父的不滿,異常堅定的說道。
“自古以來,世家都是如此定級,又關君、臣何事?”李祐堂理所當然的說道。
近千年來,王朝更疊、皇帝輪番做,唯有世家屹立不倒。
世家也不是一成不變,有的家族沒落,也有新的家族崛起,這其間,世家的佇列中有皇族,可並不意味著皇族必須是世家。
所以,君臣什麼的,在世家的世界裡行不通。
李壽直直的看著李祐堂,再次說出那句話,“阿翁,時移世易啊。”大梁不比以往,世家已經無法對整個王朝形成壟斷了。
李祐堂當然知道這個情況,可、可《氏族志》是世家的事,是他們堅守的最後一塊陣地,他實在不想讓皇家任意染指。
“阿翁,切勿以臣慢君。”李壽見李祐堂還是十分不虞,又補了句,“李家不比顧、鄭兩家。”
顧家有顧琰,鄭家有鄭文淵,都是宰相,且與新朝建立有功。
就算因為《氏族志》的事惹惱了聖人,也不會對自家産生什麼不利影響。
而李家呢,李家有什麼?
族中最高的官職居然是李壽的安西侯。
李家更多的子侄,如今還在五、六品的中級官職上努力著。
想要入中書、拜宰相,估計還有個二三十年可熬。
李家的家主必須在這二三十年裡,給子侄們保駕護航,確保他們有安全的成長環境。否則,家族談何複興?
想到這些,李祐堂的神色不禁暗了下來。
唉,真是一步錯、步步錯,當年與鄭氏結怨,直接讓李家擱淺了近二十年啊。
李壽見李祐堂沒了方才指點江山的激情,多少有些不忍,嘆聲道:“阿翁,不是我不為李氏考慮,實在是……當年咱們李氏為聖人開啟科舉的僵局,族中子弟才漸漸步入朝堂。如今新朝立國不足三十年,聖人卻提議重訂《氏族志》,難道阿翁會不清楚原因?”
李祐堂當然知道,聖人急著重修氏族志,究其根本,無非是想把鄭氏抬為世家!而且還是等級最高的甲等!!
李家不比顧、鄭兩家,想讓子侄們在朝中順利發展,就只能抱聖人的大腿。
……唉,我堂堂李氏,竟也到了這般田地!
李祐堂絕望的閉上眼睛。
回到桂院,李壽和唐宓一起用了暮食。
淨手、漱口,小夫妻正欲吃茶聊天,柳氏卻派人來給唐宓送東西了。
庫房的鑰匙、賬冊、家中對牌……一大堆的東西擺放在唐宓面前,她不禁有些傻眼。
李壽也微微皺眉,阿婆這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