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瑾從萱瑞堂出來,又轉身去了摘星院。
“回、回梁州?”
王懷恩聽完王懷瑾的話,也有些意外。
“是的,阿孃和我都商量好了。九月十六日啟程,送阿婆和阿爹的靈柩回梁州安葬。”
對於王懷恩,王懷瑾就沒必要解釋太多,只需把結果告訴他。
然後徵詢他的意見,“不知大哥是想跟我們一起回去,還是留在京裡。”
王懷恩揉著下巴,仔細思考著回鄉的利弊。
良久,他才緩緩點頭,“好,我與你一起回鄉,在老家為阿婆和阿爹守孝。”
王懷瑾得到了回複,不再耽擱,起身便告辭離去。
出門的時候,幾乎與小萬氏錯身而過。
兩人客氣的見了禮,寒暄兩句,便各自離去。
小萬氏走了兩步,然後停下來,扭頭去看王懷瑾的背影。
好一會兒,她才匆匆的趕往書房,還沒進門,就急吼吼的問:“郎君,郎君,王懷瑾來做什麼?”
王懷恩簡單的將王懷瑾的來意說了說,並告訴她:“我已經答應了。”
“什麼?回梁州?”小萬氏內心是抵觸的。
她和李氏一樣,對那個又窮又偏僻的地方,實在沒多少好感。
更不願意舍棄京城的繁華,跑回祖宅去守什麼孝!
但她在王懷恩跟前,並不如李氏在王鼎面前有體面,哪怕心裡再不願,也不敢明著反對。
小萬氏暗自琢磨,現在距離九月十六日還有些日子,她一定想辦法讓王懷恩改變主意。
家裡都通知到了,接下來就是親朋故交,以及來往密切的同僚等。
不過,王懷瑾夫婦最先拜訪的卻是李克己。
“……事情就是這樣的,孩子們能拜入先生門下是莫大的榮幸,本該好生上課才是,熟料家裡的事一件接著一件,竟是——”
面對李克己,王懷瑾真是又小心又心虛,唯恐李先生一個惱了,不想教他們家的孩子了。
李克己捋著鬍子,忽的問了句:“聽說梁州多美食?”尤其是麵食做得很有特色啊。
王懷瑾愣住了。
唐元貞卻反應過來,趕忙說道:“先生說得沒錯,梁州的美食很多,特別是湯餅,做得跟京城很不一樣。還有羊肉,做得也極有特色。”
李克己滿意的點點頭:“好,那我就去梁州呆些日子吧。”
他生平最不喜歡在一個地方待太久,他已經在京城住了一年多了,早就煩了。
恰巧沒去過梁州,索性趁著這次機會,去梁州溜達一圈。
王懷瑾終於醒過神兒來,眼中充滿感激,“先生,您——”
李克己擺擺手,他也不全是為了三個孩子,而是他確實想出去轉轉。
他提前把話說明白:“我在梁州未必能待太久,或許一兩年,或許一兩個月。不過,你們放心,我不會耽誤孩子們的功課。”
李克己肯為了孩子去梁州,王懷瑾幾乎是感恩戴德,哪裡還敢計較李克己在梁州待多久?
唐元貞也是這麼想的。
夫妻兩個心靈相通,齊齊向李克己行禮:“多謝李先生!”
李克己這邊解決了,接下來的事就好辦了。
王懷瑾戴著重孝,不好去人家做客,便親自給親朋故交等寫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