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面上還是一副被欺負的很慘的慘兮兮的樣子。
確實如文母所說,原主最小的親弟弟文昌,是個有福氣的。長得好看,斯文敗型別。
讀到高中,畢業後沒有下鄉,因為家裡有兩個下鄉的了,這個老么被父母用身體虛弱的藉口,找了關繫留在了魔都,一進:紅星機械廠,就讓廠長千金:唐笑笑,看上了。
一滿二十歲,兩人就領證結婚了。
唐家有兩個兒子,對於唐笑笑這個女兒也很寵溺。
雖然不是太滿意文昌這個女婿,可囡囡喜歡,要死要活的非要嫁,父母怎麼拗得過鐵了心的孩子,最後還不是無奈的同意了。
既然同意了,女兒結婚了,那為了女兒也要適當的提拔女婿。
就靠著這層關系,文昌一路順風順水的青雲直上。
一直到後來廠子不行了,無法適應市場的前期,文昌調離了廠裡,去了政.府部門單位,成為了公務員。
職位還晉升了,一路到最後成為了大官。至於有沒有違紀,那就不知道了,至少原主是不知道的。
父母亡故後,文五與哥哥姐姐們都斷了來往,路上便是不小心遇見了,那也是虛偽客氣的打聲招呼就走人了。
至於原主,這個愚孝的老大,從來沒有被文昌這個小弟弟看得起過。
父母刮原主的油,刮下來的都奉獻給了文昌。
為此,原主得罪了三個孩子,得罪了妻子,在一九八五年,忍無可忍的妻子孟玉芳,在一次次的失望後,對原主提出了離婚。
原主差不多淨身出戶,不淨身出戶不行啊,原主這些年也知道自己做的不對,可pua久了,都成了慣性,父母一張口,就巴巴的上去做奉獻。
為了彌補孩子與前妻,他離婚的時候,除了個人物品,啥都沒有要。
之後的日子就過的悽慘了,後半生一直一個人,父母在世時他就是文家為文昌做貢獻的老黃牛,父母病了,動不了,都是他一個人去照顧。
給父母養老送終也是原主一個人,父母死後,家裡的房子已經早已提前幾年就過戶給了文昌。
父母怎麼都沒有給原主留下。
父親先過世,母親是幾年後再過世的,這些年,他全是一個人照顧父母,負擔他們的生活費。
可父母最後啥也沒有留給原主,原主還以為家裡的房子好歹能給他留一間棲身的地方。
但實際上母親去世後,辦完喪事他就被文昌的妻子找藉口給趕走了。
租房度日。
那時候的原主也退休了,孑然一身,沒有房子沒有存款。
妻兒也不搭理原主,孩子們雖然偶爾去看他,但也與原主不那麼親,只是對原主有責任而已。
原主其實除了愚孝,對不起妻子,可沒有對不住孩子們,他知道自己不對,所以寧願自己挨餓,節省,也會讓孩子們吃飽。
可能也是因為這,雖然孩子們跟他不親,但對他態度上還是很溫和的,也願意承擔給他養老的責任。
可原主不願意給孩子們添負擔,也不想給前妻添堵,死活都不去孩子們家裡養老。
在劇情中原主被文昌形容成一個:懦弱,愚孝,腦子不清白,對妻子兒女不負責任的愚孝渣男。
最後也是一個人悽慘的死在外地城市的出租房。
他的積蓄在滬市可買不起房子,只能去了隔壁小城市租房居住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