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媽,對不起,讓你們這麼操心我們的事。”
張雁擺擺手,把去掉死葉子的菜丟進筐子裡。
“別想那麼多,不管喜歡男人女人,日子總是要過的,既然我們都知道了,什麼時候大家一起吃個飯吧,過了明面才好說。”
傅一安想了想,說:“明年再說吧,小涼他爸爸還不知道。”
“嗯,你先別忙活了,去你小姨家把他們留的魚拖回來,你爸天天都在地裡忙活,我都抓不住人。”
“行,有事盡管吩咐我。”
“對了,把牛肉送點過去。”
“知道了。”
傅一安先開車把牛肉送過去,順便還了車,又回來開著小的電動三輪車過去,這還是老爸為了運花苗買的,後來就淪為農莊的公共交通工具了,被他們用來運菜,運快遞了。
姨夫已經把魚都準備好了,用箱子裝著,一條都沒死,在水裡遊的歡快。
“你回去要是繼續喂就把增氧機給插上,不然活不了多久。”
“嗯,我曉得,這是我今天回來路上買的牛肉,給婷婷吃。”
蔣平接過去看了看,說:“這麼破費幹啥,現在牛肉可不便宜。”
“不便宜也不是頓頓都吃啊,姨夫,你就別說了。”
雖說現在大家的日子都越來越好了,但是節儉的思想深深的留在了心裡,有時候便有些看不慣傅一安大手大腳花錢的模樣。
但是傅一安從不這樣想,賺錢不就是為了花嘛,攢錢是攢不出有錢人的,唯有把錢用活,用錢生錢,腰包才能更實在。
傅一安把魚弄回家後,張雁看了一眼說:“先用盆子養起來吧,明天我和你秀姨就來處理。”
桃香村有吃醃魚的習慣,每年冬天河裡都會有承包的人撈魚去賣,這時候的魚膘肥體壯,新鮮的買回家,剖開洗幹淨,然後用鹽醃上,掛在陰涼通風的地方,直到魚裡的水分揮發,魚肉緊實細密,然後再懸掛在橫杆上,和臘肉臘腸一起煙燻妝等到要吃的時候,要用水先泡上一遍,去除多餘的鹽分,然後擱點酸菜放在爐子上燉著吃,和新鮮的魚完全是不一樣的口感,更加的耐嚼,傅一安很喜歡吃。
一般醃一次魚可以吃很久很久,家裡的醃魚已經吃完了,所以要做一些,預備過年用和來年店裡的生意要用。
現在農莊的生意還是很好,張雁每天忙的腳不沾地,能親自包餃子還是因為今天的人稍微少了一點,再加上快遞停運了,所以小姨做完最後一批訂單,就到農莊來幫忙,分擔了她的壓力。
小姨把洗幹淨的芥菜剁碎,摻上已經剁好的肉沫,再加上薑末,鹽之類的佐料拌一拌,然後就開始和麵,她擅長麵食,擀出來的餃子皮又薄又圓,傅一安洗幹淨手在旁邊包餃子,秦雪也過來幫忙,陳帆非常迅速的拿出攝像機開始拍。
傅一安問了句:“包餃子有什麼好拍的,每家都會的事。”
陳帆說:“這你就不懂了,咱們拍的不是教程,而是分享生活,別人家不炒菜嗎?還不是看“雁姐的廚房”。人家那不是在學做菜,只是想看看樸實的農村生活而已。”
傅一安:沒想到他一個早就領略過十年以後網際網路魅力的人居然被教育了。
不過說起來,陳帆確實是個非常有頭腦的人,他經常拿著攝像機收集素材,而不是跟傅一安一樣,想到一個具體的事情之後再去拍,而是把身邊好玩、有意思的素材都收集起來,頗有拍vog的感覺。
傅一安覺得他更適合拍“一堆毛絨絨”這個微博的影片,但是現在這個號的熱度不如“雁姐的廚房”,所以他也就沒開口說。
但是陳帆卻給了他很大的驚喜,家裡的三隻胖橘還有大黑憨態可掬的形象都被他捕捉下來了,或者是發成影片,或者是製作動圖,然後全部放到微博上,居然吸引了不少的粉絲。
傅一安想到後來那些寵物博主,不由得感嘆,陳帆真的很有這方面的潛質,等到以後“一堆毛絨絨”這個號熱度起來了,他就交給陳帆和秦雪兩個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