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菜還是要葷素搭配,比如說苦瓜釀,這邊作釀都喜歡用芋頭,許是一開始大家都窮,沒那麼多錢塞肉,就用了芋頭,後來發現用芋頭還挺好吃的。
只塞肉餡,煮久了肉餡就很硬,沒那麼好吃。
放上芋頭就不一樣了,那種感覺糯糯的,不會太硬邦邦。
不需要多少肉就能做出好多苦瓜釀,絕不比純肉餡的難吃。
除了做苦瓜釀之外,芋頭還有旁的用處,做扣肉的夾層,還有芋頭炒魚。
一下子三個菜用了芋頭。
南瓜用來做南瓜餅,冬瓜燉排骨湯,絲瓜蝦仁雞蛋湯。
竹筍跟蘑菇都炒豬肉。
黃豆燉豬腳。
光是那一頭豬的豬腳定是不夠的,大家還要到鎮上去買東西。
紅豆燜熟了當點心,也做些白麵包子,裡頭有紅豆餡,又有豬肉餡。
紅豆單吃軟軟糯糯,做包子餡兒,也很好吃。
除了南瓜餅紅豆當點心,他們還要買蜜餞,阿光又磨一些黃豆,做個豆腐花。
另外自然也是要做湯圓的。
謝非羽直接買了一臺石磨放在家裡頭,就擱灶房旁邊,他早就想買了,之前沒有錢,這會才搬回來。
這個磨一直沒停過,大家一直用著磨這個磨那個。
忙完了這裡的活,他們又回去把自己家泡的糯米拿過來磨一磨。
自然要先緊著做這邊的果子,蒸發糕啊做湯圓呢。
都得先緊著這邊,家裡那邊可以先放一放。
這邊習俗是過來幫忙的,全家都可以來吃飯,不是一頓兩頓,很多頓當然只有正餐才會豐盛,其他餐都比較簡單。
正餐在明日傍晚。
其餘除了朝食,午間晚上桌上也都會有點肉。
大家處理的這些東西,雖然今天還沒能吃,但光是處理就心情愉悅,聊著天說著話大家都很開心。
有些做喜宴,桌上有兩件葷腥就很了不起了。
大家都窮,許多主家都捨不得花這麼多錢買肉給大家夥吃,畢竟辦喜宴,不管多少件葷腥,這個喜錢是固定的,就十文錢,全家老小都來吃。
而且他們只用給喜錢,再不用送什麼禮。
就說十文錢夠不夠一斤豬肉的錢。
喜宴不能盼著喜錢回本,就單純看本家有多少心思給到這個喜宴。
兩個新人沒有親戚上門就是這樣了,親戚的喜錢一般都會比較大,而且還要送禮。
特別是他們這個還是新房子,更要送那些壁畫。
還有親人送梳妝櫃這種的。
這種都是提前商量好的,沒提前商量好的就送壁畫,送壁畫基本都是遠方親戚。
漂亮的壁畫貼在牆上也很好看,說明這一家有不少親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