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質疑簡單,想要平復趙禎心中疙瘩談何容易?
……
趙禎御景靈宮天興殿,謁趙恆御容,藉此敲打劉緯。
一朝天子一朝臣,不能什麼事都藏著掖著。
劉緯輕吟趙恆評點漢武帝語:“昔漢武事邊,逞一時之志,不顧中國疲敝,誠不足慕。然迄孝宣世,天下無事,四夷請吏,亦其餘威之所及也。”
簡而言之:漢武帝窮兵黷武,但不遺子孫憂。
趙禎搖頭:“先帝誓約在上,朕無意興兵北地。”
劉緯卻說:“南北必有一戰,守誓之心不可移,復土之心亦不能缺,請陛下毋乏武備。”
趙禎愕然:“還道劉卿一心和契丹。”
“非一心,而是不能。”劉緯輕嘆,“自安史之亂算起,迄今已近三百年,中國何在?份屬南北!”
趙禎道:“石敬瑭之過!”
劉緯再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石敬瑭修《唐書》或為自白。彼幽州者,九圍之一,地方千里而遙,其民剛強,厥田沃壤。遠則慕田光、荊卿之義,近則染祿山、思明之風。二百餘年,自相崇樹,雖朝廷有時命帥,而土人多務逐君。習苦忘非,尾大不掉,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趙禎不以為然:“契丹後來居上。”
“唐憲宗時,張弘靖傳拜盧龍節度使、出鎮幽州,因幽州人民稱安祿山、史思明為二聖而發墓毀棺,致民間騷動,乃至兵變。”劉緯發出第三嘆,“胡習漢禮,漢依胡俗,誰是漢?誰又是胡?契丹自稱炎帝之後、自稱中國,是漢?是胡?”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趙恆默然。
劉緯問:“幽薊一帶,三百年來兩不靠,漢胡雜處,非漢非胡,不正是契丹一族寫照?契丹一國兩制,以漢制專治幽薊等州。若是中國一統,陛下可有勇氣以契丹之制治契丹人民?”
趙禎無言以對。
劉緯又道:“幽薊人民不是沒有給過我大宋機會,但太宗行事過於極端。
統萬城乃千古雄城,說毀就毀。
太原城也難逃厄運,不遷即死。
幽薊人民的選擇不難理解。
玉田韓氏、上谷耿氏紮根幽薊千年,能在契丹治下安居樂業,輪到太宗北伐,就得顛沛流離?這是哪門子道理?
誰是虜?
誰是王師?
在幽薊人民眼裡,太宗只是在打草谷!”
趙禎碰了一鼻子灰,略顯急促道:“劉卿深知其中積弊,想必已有化解之法。”
劉緯道:“若是契丹少主圖謀關南之心不死,臣有兩策。
效仿武帝滅諸胡,傾國擊之,師出三十餘年,天下戶口減半!”
趙禎旗幟鮮明:“契丹強於匈奴,此策不可取,民難堪其重。”
劉緯又道:“胡運百年窮,匈奴、鮮卑、突厥盛極一時,莫不如是。
契丹國運今已百二十年,興替絕滅者,必在屢討不靖之中,阻卜、女真、高麗皆有可能。
塞外異族不足為慮。
滅之有興替、誅之無民填,才是我中國心腹大患。
不斷加深南北聯絡,今日以南北互稱,二十年之後以地域互稱。
四十年之後,我中國有戶兩千萬,可合南北之力絕塞外諸胡。
關鍵在決心,陛下要讓南北人民看見寸土必爭的決心。
凡我中國,無可棄之地。”
喜歡天禧盛世請大家收藏:()天禧盛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