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心性如此,先帝才會受嘉瑞勸諫,抱病發兵西征。”劉娥睜開眼道。
“孩兒無能,辜負劉卿期望。”趙禎淚目。
“我兒不是世宗,亦無須效仿。我兒若為世宗,嘉瑞也沒那個膽子展心中抱負。”劉娥道。
“孩兒……孩兒觀劉卿行事,似乎有跡可循,多是世宗舊政延續、改良,其才又不在世宗、世宗之……”趙禎的聲音漸不可聞。
“這才是我兒該有的樣子。”劉娥眼前一亮,嘴角滿是笑意,“他的心太軟,我兒早晚能見。”
趙禎心底泛起幾絲無奈和慚愧,互疑才是君臣相處之道?
……
劉緯毫不放鬆。
框架有了,執行、落實、監管等層面也是千頭萬緒。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後世,解放初期的土改僅用兩年。
史上,王安石一系列變法長達十六年,改造自然環境的農田水利法最得人心,其他則充滿爭議。
王安石的變法初衷是國富,而不是均貧富。
王安石低估了人性之惡,他永遠都不知道,基層官吏在足不出鄉的百姓面前會是一副什麼嘴臉。
社會監督機制缺席,再細緻的法律都可能歪曲,越細緻爭議越多。
變法必定損壞一方利益,應該是一個互相妥協的過程。
但王安石拒絕妥協。
劉緯則追求你情我願,或者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田地等級勘驗不僅涉及大量人力物力,還是界定科差的標準之一,許民自相糾舉,官吏不得拒聽,訟事不絕。
若是隻降不升,人人滿意,且能促進自發的農田水利建設。
舍一利弊,全兩法,何樂而不為?
但不足以調動百姓積極性。
俗話說的好,不患寡而患不均。
懲治故意逃絕、詭名挾戶等不法之舉刻不容緩。
秦有反賊陳勝語: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宋有反賊王小波語:吾疾貧富不均,今為汝均之。
知制誥丁度的一封敕令從清晨寫到日暮,直到他把王小波的名言列在第一行。
點檢文字的刀筆吏戰戰兢兢道:“此乃賊語,恐誤官人前程。”
丁度含淚。
老子也不想!
可這舍人院什麼時候上過鎖?
敕降:凡逃絕、詭名挾戶,今與三月,自首放罪,貸以縣役,限滿不首,品官、使臣除名配沙州,公人、百姓流廣南,舉告者得其田……
詔於京畿四面設登聞鼓分院,許民越訴……
劉緯心滿意足的署名用印,這種程度的暗示應該差不多了。
李士用入稟:“郎君,晉國長公主薨。”
劉緯淡淡的道:“讓馮元依故事擬詔,請陛下賜諡。”
李士用欲言又止:“傳晉國長公主自縊……”
“哦……嗯?”劉緯愕然抬頭,“不會是因為我未召柴宗慶過堂吧?”
喜歡天禧盛世請大家收藏:()天禧盛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