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禧九年,三月初三。
待漏院長達一年的安靜詳和告破,上至宰執、下至常參官盡皆駭然。
賣報聲不管不顧的洞徹全城。
“彩圖特刊,先來先得,朝堂諸公,盡在榜中。”
百官又驚又怒。
《皇宋日報》竟然在劉緯的指示下修訂裙帶榜,並廣而告之。
京畿權要,罕有漏網。
坊間浪蕩子趁著夜色起鬨:“諸公互為姻親,天下太平……”
人們心中長久以來的疑問迎刃而解。
前宰相畢士安為什麼不遺餘力的提攜寇準?一再包容?不斷姑息?
因為寇準兩女皆適畢士安次子畢慶長,另有兩女一嫁樞密直學士王曙、一嫁張齊賢孫張子皋……
而畢士安另有一孫名從古,娶陳堯叟孫女……
樞相曹利用娶李士衡女,其子娶曹彬孫女,其女又嫁康保裔子,樞相、計相、殿前將領一家親……
樞相錢惟演以女弟結親劉美,為其長子錢曖迎娶皇后女弟、次子錢晦迎娶鄂國大長公主之女,又以女妻丁謂子,在宗親、後家、宰臣之間如魚得水……
前宰相王旦三女,一嫁前參知政事蘇易簡之子蘇耆,一嫁範質之孫範令孫,並與現任樞密副使呂夷簡之子呂公弼論親……
參知政事李迪則以女妻王旦侄王端……
參知政事王曾三元及第,得李沆、呂蒙正同時垂青,遂娶李沆之女……
李沆還有一婿名薛映、曾任御史中丞,另有一女又嫁向敏中子向傳正,而向敏中孫又娶陳堯佐女。
丁謂、任中正等等莫不如是……
丞郎以上,僅王欽若、何亮倖免。
王欽若無後。
何亮人至中年方被劉緯薦至陝西任職,回朝不足一年。
裙帶是人情社會體系極為重要的一環,歷朝歷代對姻親從政幾乎不設防,又以宋為最。
宰臣之間,盤根錯節。
相位轉來轉去,盡在裙帶之中,這也是宋初名臣輩出的根本原因所在。
官官相護,遂使豎子成名。
是日。
劉娥、趙禎未御承明殿。
王欽若、張景宗押班至正午,餓的要近重臣前胸貼後背。
午後,內侍將裙帶榜貼在承明殿垂簾之內的屏風上,向百官昭示二聖心中堤防。
兩府人心惶惶,有人擔心出外,有人著急替補。
本為李迪唾手可得的集賢相之位漸行漸遠,他硬著頭皮請王欽若赴都堂商議善後事宜。
王欽若不肯挑這個膽子,更不肯為向來針鋒相對的李迪遮風擋雨:“汝等私事,焉能付諸都堂?且待二聖旨意。”
李迪已是騎虎難下,委屈求全道:“婚姻講究門當戶對,下官以女妻王端並無私心。”
王欽若似笑非笑:“既無私心,何必自亂陣腳?”
李迪偷換概念:“《皇宋日報》影射重臣以姻親為黨,若是繼續放任,恐致朝局不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