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拯怎麼都沒想到,六十過半竟能主持一回獻俘禮,再加上延州之戰鋪墊,他已經徹底走出趙普留下來的陰影。
趙普私德有虧。
他馮拯雖不是清廉如水,但一直有寇準盯著,在大是大非上面絕不含糊。
趙普力主以李繼捧制李繼遷,致西北局勢萬劫不復。
他馮拯堅守延州,力挫拓跋德明,是平夏之役最為關鍵的一戰。
三度拜相的呂蒙正終其一生都沒能擺脫趙普影響,先受趙光義猜忌,再遭趙恆疏遠。
他馮拯硬是從趙普家生子一步一步蛻變為人,風格迥異,理念迥異。
馮拯呆坐在中書西廳,沉浸於暮色之中。
是什麼時候決定擺脫趙普影響?
馮拯用力一拍額頭。
淳化二年!
在趙普的暗示下,與宋沆、黃裳、王世則、洪湛請立趙元僖為太子。
左正言、三司度支判官宋沆不僅是呂蒙正妻族,亦受呂蒙正提拔。
其時,趙普遭罷出外。
宋沆等人請立太子之舉,更像是相權對君權的反擊。
趙光義怒不可遏,訓趙元僖,黜其阿附。
於是,時任中書侍郎、兼戶部尚書、同平章事呂蒙正罷為吏部尚書,受趙普青睞的朝臣盡數出外……
寇準崛起,一邊打壓趙普勢力,一邊培植親信,身為趙普家生子的馮拯首當其衝。
馮拯痛定思痛,從此專事君權,並借用寇準賦予的不公發起絕地反擊,劾寇準擅權、除官不當……
趙光義深以為然,罷寇準出外,並誡宰執:“前代中書用堂牒,權臣假此為威福。太祖以堂帖重於敕命,削之。複用札子,何異堂帖?今後大事降敕,札須奏裁方可施行。”
君權擴張,相權退守。
馮拯並不擔心朝野非議。
因為寇準也有擁立趙元僖之心,並深度介入趙元佐之廢。
馮拯曾經二十年如一日的以為,劾寇準是他交給君權的投名狀,亦是其晉升之資。
然而,天禧五年自銀川歸來的劉緯卻給了世人一記棒喝,舉四十萬大軍之力協定儲位順序。
趙恆將彈劾奏疏全部留中不發,不予置評,就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
無視即是默許。
馮拯內心深處隱隱有種不安,但又不敢繼續往下想。
直到劉緯三拒楚王府邀約,並在趙允升上奏趙元佐三日不食之後,說了句風涼話:人不食,半月登仙。人不飲,七日登仙。
趙元佐真就開始絕飲。
趙恆遂詔劉緯探疾,但劉緯拒不奉詔。
馮拯很納悶,把趙允升推至序列三,於趙元佐一脈而言,恩同再造,有什麼是不能見的?
可劉緯又命侍妾洪澄及其弟洪澈赴楚王府探疾,趙元佐因此痊癒。
馮拯忽然憶起有並伏合請之誼的洪湛……
在彈劾寇準擅權時給予莫大支援、並左右趙光義決定的嶺南東路轉運使康戩……
還有趙元僖的詭異死因及其諡號的追與廢……